云燕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回族第一幼儿园 010031
[摘要]: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的,如何引导幼儿发现与探索大自然,并激发幼儿动手实践,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园申报的十三·五课题为《基于动手实践操作的幼儿探索发现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根据本园科研课题,在大班开展“基于幼儿动手操作的自然探索之旅”的园本特色活动,并谈一谈有效开展的策略。
幼儿动手操作是幼儿在特定教育环境中从事的发现、探究和建构活动。幼儿可在动作中获得发展。《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 化 及 规 律 产 生 兴 趣 和 探 究 的 欲 望 ”,也 就 是 说 ,幼 儿 的 科 学 探 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知识、体验美与生命力得天独厚的课堂 。从在室内养育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植物和它们的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幼儿学到如何通过开放式或主题式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学习,观察、评价和记录,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感知。
[关键词]:大班幼儿 动手实践操作 探索自然
一、实践目标
幼儿认识事物的无目的的,只是被动的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所以如果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并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就需要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引导孩子们认识事物,用双手去感知大自然。根据大班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制定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幼儿科学调查的技能,包括好奇、好问、探究、讨论及反思。
2.注重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在探索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科学品性,包括好奇心、乐于探究的习性,尊重生命的态度以及成为一个小小自然学家的兴趣。
二、实践准备
本着动手实践操作为基础,我们大班以“走进自然、探索自然”为主线,配合春季的季节特征:种子、种植、放风筝以及小鸟飞回来等开设了《神奇的种子》《风筝真美丽》《小鸟就在我身边》三项课程,从了解植物到学做风筝再到研究小鸟,孩子们在自然中探索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孩子们走到户外,去观察春天,并把发现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在培养观察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阶段孩子们通过收集种子,发现了果实里、果肉里、果壳里藏着的种子,发现可以吃的种子以及自己就是种子的种子。通过阅读、观察、种植等活动了解种子的含义及用途,一起开启一场“种子的秘密”探寻之旅,并从中感受“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种子能进行裂变,进而开启种植之旅,观察土培、水培、毛细现象,做观察记录,感受种植的快乐。第三阶段要准备户外春游的知识和物品,一起远足;第四阶段要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三、实践过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第一阶段开展以“寻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以发现春天为主,以“春天在哪里?”为题展开讨论,提出问题:春天藏在哪里?现在的季节和冬天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探索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并进行分类;开展土培和水培的种植活动;观察种子的裂变、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鼓励亲子走到户外,引导幼儿发现春季的变化,了解与冬季的不同。幼儿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空气、植物、动物、气温以及人们穿衣的变化等,将发现在班级进行分享。在班级的植物角,每天观察洋葱的毛细现象,种子发芽时的裂变过程,蒜苗又长高了一刻度,教师为幼儿留下照顾植物的任务,孩子们细心照料的同时要做好观察记录。
2.第二阶段开展以“探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以深入探究为主,由观察植物延伸到研究动物。激发幼儿探索鸟的兴趣,收集资料了解多种鸟的相关知识。以一种鸟展开深入研究,了解常见鸟类鸽子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并制作鸟巢。鼓励家庭走进大自然,与小鸟“亲密接触”,增进亲子情感。在“探春”系列活动中,广泛的关注,细致的观察,深入的研究是这一系列活动的重点,除了了解多种多样的鸟,以一种鸟——鸽子展开深入研究,青城公园里的鸽子颜色多样,为幼儿提供了观察实物的条件,从课堂走到户外,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深入探究的同时,教育幼儿要回归自然,爱护自然,编织制作鸟巢,为小鸟提供一个家,让我们成为小鸟的好朋友。
3.第三阶段开展以“迎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这一阶段我们要家园共同远足,走进大自然。春天是放飞风筝的好时节,我们要开展大型放风筝比赛,帮助幼儿了解风筝,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制作风筝,并由幼儿园集体组织亲子到户外放飞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增进亲子情感。前面的活动都是“迎春”系列活动的积累和铺垫,为这一阶段做准备。
4.第四阶段开展以“惜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这一阶段我们将前三阶段学到的百科知识、植物生长变化、动物体态生活习性,动植物观察记录、手工作品、简报、提出的问题和假设以及后来得到的答案等科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温习。回顾我们留下的足迹,也为来年的又一个春天做积累和准备。
(二)环境创设方面
创设春季环境氛围,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天气变化,创设自然角,组织幼儿进行移栽种植等活动,种植分为水培区和土培区,水培主要观察毛细现象,种子发芽等,土培区主要种植多肉、绿萝、蒜苗等。
观看种子的裂变、发芽过程,再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中。随着幼儿认识内容的扩展,不断丰富和调整自然角的内容。
在科学区投放鸽子标本,放大镜等,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鸟。
在美工区提供纸、布、笔、橡皮泥等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关“春天”的小制作,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远足、春游活动。
(三)家长工作
(1)每周末,家长带幼儿到户外春游,并在下一个周一在朋友圈打卡记录孩子周末新发现。
(2)帮助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亲子种植;制作有关春天的简报;搜集鸟类知识并制作简报。
(3)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户外放风筝活动,增进亲子情感。
(4)在户外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加强跳绳、拍球等技能技巧。
四、实践成果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了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所激发出的求知欲及很强的动手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对于大自然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必须是在与自然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积极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日渐丰富的经验世界,找出其中与大自然相关联的部分作为契合点,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不断仔细观察,积极展开自然探索活动,验证已有科学知识,甚至获取新的发现。
总之,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细心反思,认真指导,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促进幼儿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英格里德·查鲁福,卡仁·沃斯著 张澜,熊庆华译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2]克莱尔著,王子凡译 我的自然笔记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2013[7]
简介:云燕,1992年6月,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本科,二级教师,单位: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回族第一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