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丰满
山东省乳山市畅园学校 山东省 乳山市 2645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从传统文化中发现精神资源是现代中国文明进程中的必然选择。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用艺术传达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文化行为。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全面有效地教育儿童传统文化,培养儿童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字: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文化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变得越来越多并世代相传。因此,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就应慢慢科学渗透传统文化,努力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有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对简单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借助美术课程在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架一座桥,促使传统文化有效弘扬。另外,鉴于新课改新要求,在美术学科当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成为了其中一个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带给人们的骄傲自豪感。在分析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的策略。
一、小学艺术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多样化。
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通常重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而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层艺术价值。艺术是文化的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是对文化内容的理解。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驱动下的学生美术教学具有固有的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中可以缩短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并帮助美术课程实现更高的目标。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中,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涵。
艺术是文化现象的表现,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通过美术作品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绘画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学习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中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了解政治、历史、人文、社会、艺术、文学等知识,以便小学美术课程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也是在情感和价值水平上的升华。
(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助于应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美术教育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而且还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的积极态度。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更多地关注优良传统文化对学生生活态度、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有很深远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转化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世界文化意识。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通过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美术教学中,中国画中色彩和线条的使用可以成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卡通漫画中的十二生肖造型和旧颐和园中生肖动物头像的青铜雕像都是用于艺术教学的好材料。将这些知识整合到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美术教育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质量。例如,在《十二生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神圣生肖的故事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文化体验中逐渐爱上传统文化。同时,通过中国十二生肖的艺术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传统艺术技能。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传统美术形式。如上例所述,圆明园十二生肖动物头像的青铜雕像、青花瓷、考古发现等可以整合到教学中,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调对艺术品文化内涵的诠释
王国维:“一切风景语言都是爱情语言。”美术作品通常包含作者情感的表达,并以外部形式表达。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是通过其外在形式来诠释文化内涵,并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欣赏的过程,直接指出了欣赏艺术品的结果,使学生无法理解艺术品的文化内涵。线条轮廓、颜色选择、风景图像和艺术品的整体构成都是为了表达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艺术的外在形式,以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而不应限制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技巧的理解。
(三)加强艺术教室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联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深深积累,并已与人民生活融为一体。同样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课程中,应使用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室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飞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博物馆听解说员解释《飞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在《木偶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上课前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做欣赏木偶戏的上课准备工作,并鼓励学生学习木偶戏。鼓励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扩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当前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明显涉及丰富传统文化,但仍然很难使学生需求得到满足。中国传统文化蕴藏深厚,纳入小学美术教科书的部分十分有限。由此,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科学融合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有效地扩大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广泛渗透,益于学生优质学习掌握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较正规的书画比赛,并组织他们参观高质量书画展览。通过参加上述活动,学生将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理解,慢慢养成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学生将这种文化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比赛场地的布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另一个例子中,美术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众多优秀影视作品,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欣赏品味。例如剧中人物的服装和头饰等,这些都可以被当做素材用于教学,担当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益于深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此外,艺术课也可以扩展到生活中,即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以及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公园里的雕塑,其形状和线条都是艺术元素;节日的民俗,红灯笼和其他物品都可以找到艺术元素,也融合了浓厚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学习生活中的传统艺术文化,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艺术和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有益于学生个性和性情积极发展。
(五)鼓励学生离开教室,体验生活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一些美术收藏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址等,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崇高使命。在了解了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将永远不会忘记弘扬民族文化。
三、总结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是劳动人民古老精神的穿成。因此,在基础阶段培养学生促进传统文化的意识非常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基础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中,包括:通过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强调对艺术品的文化内涵的阐释,以及增强艺术教室与生活的现实联系起来,扩大课堂教学,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来体验生活,这些都是在艺术教室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些策略。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
参考文献:
[1]洪雪婷. 传统文化融合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华夏教师,2019(30):78-79.
[2]张丽洁.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84-85.
[3]李羽卉.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新探[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