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敏
浙江省绍兴市培新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两大关口,只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写的练习有效融合到教学之中,多多进行课堂仿写练笔,而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久而久之,写作就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了。
前言:说起作文,人人头痛。教师说教不好,学生说学不会,家长说指导不了。咳!真难。其实不然,任何一件事只要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相信一定能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进行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每每阅读分析,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举手积极,理解课文,课堂活跃。但,一到作文,孩子们个个闷声不响,没了兴趣和劲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出现了断裂现象。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阅读教学为作文教学服务。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两大关口,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积累,我发现连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纽带便是课堂小练笔。只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写的练习有效融合到教学之中,多多进行课堂仿写练笔,久而久之,写作就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了。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仿写的练习有效融合到教学之中呢?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而恰好儿童个个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因此仿写便成为了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成为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条通途。而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句式精美,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表现手法独特。就是学生写作模仿的好例文。在教学时,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适量的进行经典句、段、篇、立意等方面的模仿、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基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法。
1. 仿典型句式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句是构成段的最基本单位。文本中有许多精美片断用了典型句式,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句练笔。如:《山中访友》在学习,理解完“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合唱吗?”后,教师可以运用课文内容仿写句子:
你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秋天的雨》中,就有两句较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瓢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通过写话,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它把( )色送给了( ),( )的( )像( ),( )呀( )啊,( )了( )。
它把( )色送给了( ),( )的( )像( ),( )呀( )啊,( )了( )。
例如:《桂林山水》中的……
典型句式的迁移练习不但实现了对课文经典语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成功,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只有从仿句起步,得心应手、融会贯通地掌握写句的方法,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构段、谋
篇的能力。
2.仿典型结构
除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仿写外,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如:儿童诗《听听,秋的声音》的第一、二两小节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而且结构相同。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赛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全文,感悟美妙的秋声。接着利用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然后以第一、二两节为
例,让他们仿写。你听──………….
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就会积极运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方式
和规律,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3.仿典型顺序
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仿写,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可以仿写,某些文章的典型顺序也可以仿写。如:《观潮》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走后的顺序描绘出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课后,就这仿这样的写作顺序,教师可让学生写一写《观雨》,按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顺序描绘雨景的美丽。
4. 仿经典语段
片断训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于是,仿写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让孩子们自由地想象,甚至还可以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是她的( )。
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美句连篇,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指导学生仿写片断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5.仿精彩篇章
模仿精彩篇章是着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练笔,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等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练笔训练。比如《鹅》一文,通过描写鹅的步态,叫声,吃相体现了鹅的高傲。作者抓住鹅的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鹅的高傲。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写其他的小动物。孩子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在短短的练笔时间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佳作。
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之快乐。教学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的伏笔,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效性的课堂练笔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仿”不是目的,我们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让我们从课堂仿写练笔起步,走向写作的通途,有仿才能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