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进 激发想象——小学生作文指导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期   作者:李萍
[导读] 对于写作而言,必须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李萍
        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江苏省淮安市 211700
        摘要:对于写作而言,必须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文教学指导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文体。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想象;指导策略
前言:
        为了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切实增长,并灵活运用想象能力,为作文创作增添色彩,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现阶段的作文教学现状,还要明确把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方案,促使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全面提升并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全面提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视度,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会一味依照大纲要求开展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视度还不足,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度和创新性不够充足。同时,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在作文活动中想象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学生们有了创作的动力和热情,才会将写作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积极主动跟随教师引导,根据相关主题,进行思维拓展,同时发挥想象力,完成对事物、景物、人物的描绘。总之,培养想象力带给学生的,是前进的动力,是浓厚的写作兴趣,也是学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热情创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阅读动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在写作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高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使其认识到,通过阅读,可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知识,并达到开阔眼界的目标,从而可以全面拓展想象空间,同时感受到阅读对写作的积极意义。当通过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其感受到了阅读的积极性,能够切实增强他们的读书热情,使其着眼于各类图书,积极展开阅读吸收活动。
(三)有助于培养多元写作模式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想象力加以辅助,而想象力的高低可以对写作风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升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办法。想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能够使其有效感受到写作活动的乐趣,同时愿意打开自己的思想,根据相关内容,拓展出多元化的写作模式,比如在开展“猜猜他是谁”这一主题的写作时,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方式,比如信件、诗歌、散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展开对相关文章的写作。只有当学生能够产生多相关主题的自由想象,才能够使所创作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想象的策略
(一)关注整体,厘清体系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科书”)重视想象习作的训练,体系完整,层次分明。从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习作开始,一直到六年级,教材共安排了10个主题的想象习作。想发明的东西,再到写科幻故事,学生的想象训练从放到收,想象表达由点到面不断拓展。由此可见,部编教科书对学生想象的要求既有发散的、无限制的想象,又有以生活或科学为基点的想象,体现了难度差异与能力层级的螺旋式上升。


(二)聚焦单元,明确要求
        以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例,虽然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属于“无限想象”的习作范畴,但落脚点确是“发明”,这就为这一习作的要求赋予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处于“无限想象”和“基于科学原理的想象”二者的过渡阶段。这样的想象有双重要求,一是要具备想象的奇幻性,二是要具备发明的现实性。学生要完成这样的一篇习作,首先要确定一个发明对象,其次要对这一对象的作用和样貌有充分的设想。这些都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对象的了解之上。
(三)深挖主题,寻找支点
        对于这一单元的习作分析可以从导学系统入手,从过程指导、色块设计和思维导图三方面寻找教学支点,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基点。其中在写作前期起关键作用的导学系统便是色块设计。本次习作的导学系统中共设计三个色块,分别为“会飞的木屋”“会变大变小的书包”“水上行走鞋”,目的为指明想象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参考。仔细分析,这三个色块具有共同特点,即构成均为“功能+生活中存在的实物”。且后者均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习以为常的东西,从住(木屋)、行(鞋子)、用(书包)三个角度展开,在此基础上为其赋予一些目前这个实物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而这些功能恰巧又解决了当下这些物品存在的某些问题,如人类不会在水上行走,有了“水上行走鞋”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书包的主要作用是容纳书本和文具,很多时候会出现太大或太小的问题,为生活带来不便,而“会变大变小的书包”就十分方便且具有新意。
        借助这些共同点,可以让学生先确定“实物”的类型——居住的场所、出行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品。这样就为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指明方向,让其在更精准的范围内想得更远。
(四)走进想象情境,让想象的“枝干”有力
        想象是富有魅力的,正如我们在阅读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一文时,可以分析得出鸟儿开口说话、宝石拥有法力、猎人变成石头这些情节源于想象,但是仍然会被海力布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打动。想象的魅力就在于虽然我们分得清真实与虚构,但它仍然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写作想象类作文时往往不缺乏大胆想象的勇气,但是为自己的文字注入情感同样重要。“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习作的主题其实就揭示了“情感”这一要素对于本文的重要性。
        “家乡”,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离开会思念的地方,饱含回忆的地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式的采访:二十年后,你多大了?会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此时,生活在哪里呢?让孩子走进想象的情境中去,以自己的眼“观察”家乡的变化,让“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笔下的文字拥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追问:你会遇见谁?你会和他说什么?让言为心声,话出情感。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要能够切实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制定多样化的引导方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精彩顺利,使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不断得以提升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1):142-143.
        [2]尤琪.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科学咨询,2020,(2):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