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丽 李俊杰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作为建筑行业快速提升产业经济回报的便捷手段,造价管理可划分为项目投资成本管理和项目实施费用管理两部分,其中投资成本管理包括通过一系列设计预算,预测项目建设可能所需成本及可能出现的成本偏差的监管过程;而实施费用管理则主要对于客观条件的把控过程。本文将结合某建筑项目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具体方法
1 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原因
1.1工程建设没有进行成本管理
目前,多数工程成本管理的概念不强,建造一条路、一座桥、一栋大厦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分析不细,投资的概算也仅仅是主管人员根据经验得出,而对于没有管理过的工程其投资概算的随意性就更大。工程造价缺乏全面而系统的专业分析,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管理。由于缺乏管理,也就缺乏控制,从而造成经办人工作责任心下降,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1.2工程方案缺乏经济性分析
一个大型工程其方案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由于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价中的相关因素复杂且多变,因此其分析经常显得过于片面和主观。同时,有些分析人员为了迎合领导的个人意图,认为只要方案得到领导认可,那么花多少钱是领导决策的事,与具体经办人的关系不大,这样很容易造成工程造价虚高,还有的工程项目只考虑方便工程施工,而不顾业主的意见,最后无法获得业主签证从而导致经济损失。比如该工程地下室承台在施工时,工程量清单报价为木模板单价。仅为方便施工,项目技术部经项目经理认可而未经业主同意将木模板调整为砖胎膜,最后无法从业主处予以签证,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
1.3图纸设计经济性控制差
如果确定后的工程方案造价是100%的话,那么图纸设计的经济性将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10%-75%,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目前还没有对设计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设计单位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其经济性主要靠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工作责任心来维持。而通常的情况是,由于时间要求紧迫,设计人员没有时间去现场实地考察,也没有时间去精心设计,积极性也不高,甚至经常出现图纸和现场情况不符,经济性当然很难保证,更有甚者,为了获取更多的设计费用或出于保守的个人意图故意加大工程成本。该工程图纸设计修改频繁,未经现场考察图纸要求与现场偏差较大,出图跟不上施工进度,造成了许多返工窝工现象。另外,设计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工程造价,例如,在大多含钢结构设计的工程招标中,时有设计人员对这类工程规范把握不准,技术吃不透,造成用钢量过高,从而造成成本上升,工程费用加大。
1.4设计变更随意性较大
很多建设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做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从而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监督,更改后的工程造价没有进行及时总计累加,工程造价未实施动态的管理,更没有对因变更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关责任追究。就比如该工程在施工时,因对设计变更把控不严,同时图纸进度跟不上施工进度,许多砌筑好的砖墙一改再改需重新拆除砌筑。原本合同造价为800多万,最终结算造价高达1000多万,设计变更高达20%以上。
2 工程造价的控制原理
首先,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全过程的,即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开始,到工程实际造价的确定和经济后评价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中,要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过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内。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3如何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
3.1把握重点,加强项目施工环节的控制
实行项目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更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具体做法:
(1) 制订标准成本
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依据由建筑预算定额、预算单价、材料结算规定和取费规定组成。根据施工图预算书文件,施工企业结合工程项目特点,自身作业条件,编制合理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工程项目标准成本。
(2) 采用成本差异考核办法
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和企业制订的标准成本不符,产生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通过考核,及时发现“差异”,反馈信息。在该工程项目的三期三区工程中,通过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制订风险控制方案,及时反馈项目工程部,并开展专题会议探讨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能更好的对风险把控及节约成本。
3.2抓住关键,加强工程审计环节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审计必须对整个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不仅要重视被审项目的事后审计、竣工审计,更要重视事前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可使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更趋合理,并能帮助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提前“把关”,有效地防止或避免可以预见的失误。事中审计即对施工阶段中若干个过程所作的审计,对于后阶段来讲,则为面向未来,又属事前审计,不过这种事前审计更有针对性、效益性。比如某上市集团公司通过在事前加强招标过程的审计工作,事中则着重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签证控制,在事后控制则重点在竣工结算中,通过一审、二审及三审等手段加强结算的审计工作控制工程造价。
3.3其他方面的控制
(1) 资金准备
建设单位必须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避免资金不足盲目开工,使工程施工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影响建设规模和进度。或由于资金不足,随意修改设计。在资金暂时不能全部到位又要进行工程施工的情况下,应经过充分的论证后,采取条块分割或立体分割,分期分段施工的方法。这样既不影响工程的开工,又缓解了资金的不足问题,使工程按资金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2) 使用效益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不但要考虑工程造价,还应考虑所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交付使用后的经常性开支,即考虑工程总成本的费用。
4 加强造价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条件下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关键是加强信息网络与工程造价软件间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第一:信息网络与工程造价软件的整合。当前市场上的造价软件中所需的材料价格大多采用人工录入价格的形式。有的是整体的引入,有的则是一个个输入,大大影响了快速报价的进程,同时也不能及时与市场接轨,无形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信息网与造价软件的整合将消除这一矛盾,在造价软件中直接点击相应引入按钮,输入要引入信息所在地点的详细资料,即可随时得到相应材料的价格,若所引入的材料价格有所变动,软件中的预警系统将自动提醒操作者更新价格。这不但缩短了录入材料价格的时间,还达到了随时更新的目的。
第二:信息网络与工程进度控制软件的整合。工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成本控制,而造价控制在无形中又影响着进度和质量的控制,同时市场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着投入的成本和资源的分配,而这必将导致工程进度的变动。所以,工程项目现场的进度控制也应通过造价控制时刻反映着市场的变动。信息网与进度控制软件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
5总结
总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还要有配套的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传玲.浅述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912
[2]于成雨、于泳.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与投资控制[J].港工技术.2017.3
[3]黄腾.论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