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常发园) 213161)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角色游戏,更愿意将游戏回归给每一个孩子本体,在角色游戏中凸显孩子的自主权。怎么让大班的孩子达成“我的游戏我做主”的美好愿望呢?我针对凸显幼儿自主选择权(哪里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方面边实践边思考边调整。
关键词:大班孩子 角色游戏 自主选择权
1、凸显幼儿“和谁一起玩”的自由选择权的方法
故事:
明天要玩角色游戏了,利用放学前10分钟,老师对着所有孩子说:“孩子们,明天你想玩什么游戏呢?请你去把自己的名字插在相应的区域。”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奔一样的向预约牌冲去,拿起名字标签就下手。挤来挤去,只因为他们都想把名字插在娃娃家的游戏预约板上。只见,人群中有一对女孩吵了起来。黄衣服女孩说:“我们娃娃家满了呀!老师说只能约5个人,你不能进来了。”红衣服女孩毫不示弱,说:“你每天都在这里玩,我一次也没玩过。”就在两个女孩争吵的间隙,小医院的3个名额也被抢空了,手里拿着名字标签没地方预约的孩子急的直跺脚。老师看到还有孩子没有完成预约,于是笑容满面的走过来说:“怎么还没约好呢!”几个孩子说:“没有好玩的了,他们总是选这些地方,我一次也没玩过。”老师似乎安慰的摸摸孩子们的脑袋,笑嘻嘻的指着宾馆说:“要不你们就去这儿玩吧,这里也很好玩的。”几个孩子耷拉着将名字标签插入了宾馆预预约牌上。
思考:
从上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心理活动,成功占领先机预约成功的孩子是暗自窃喜自己的手快,但是他们根本不曾也来不及关心明天将和谁一起玩;而没有预约到心仪地方的孩子是无奈,他或许懊恼于自己手慢、或许懊恼于自己走的慢、或许懊恼于自己比不过别人,总之很多自责和不自信油然而生。这样的两种心理落差难道就该出现在孩子们玩游戏的过程中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游戏是要让幼儿追求快乐,是孩子们天性自然释放的最佳时机,可是案例中出现 “游戏前看似民主的预约”、“教师看似关心的建议” 的做法能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的快乐吗?那些被老师的“建议”所左右的孩子能愉悦的做游戏吗?
改进方法:
以往我们发现在游戏中会比较多的采用挂牌的方式和提早商量的形式进行角色和玩伴的选择,这样做既能似乎利益很显著:既做到了人数的限流又做能让游戏的现场很“平和”,弱化了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但反思这样的做法,这到底是孩子在玩游戏?还是我们在玩孩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自由选择权的获得,因此为了遵循游戏的自主、自由、自发,凸显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自主权,保证孩子在游戏中对于玩伴的选择自主权,我们重新建立了游戏方式,这样的改变立刻让孩子们的游戏换新貌。孩子相互商量选择玩伴,游戏角色越来越丰富,也逐渐建立角色间的关系。
2、凸显幼儿“在哪玩”的自由选择权的原则和方法
故事:
在游戏区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由拱门架、小床和一些橱柜组成的一个区域。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进入游戏区,先是愣了一下,思考了一会儿后,他们来到百宝箱中找来了各种塑料水果和植物、纸杯、电话机、纸和笔等一些材料,他们将塑料水果、植物放入一个个纸杯中,然后在纸上画了意见房子,房子里画了几盆花和植物,把标志张贴在了拱形门框上。男孩得意的对女孩说:“我们的植物店可以开张了。你来做营业员,我来做老板,我还要去外面进货呢!你看好店。”一个抱着娃娃的“妈妈”来到拱形门处,对着里面的营业员说:“护士,我们娃娃生病了。”里面的营业员指着自创的标志说:“唉,我们这里不是医院了,这里是植物店,是观赏植物的地方。”“妈妈”好像明白了什么,说到:“哦,买植物啊,那我们来买吧”“妈妈”带着宝宝进入植物店开心的看起了那些在纸杯中的植物。
思考:
去除掉红色十字标志的同一个地方,没有了明显的环境暗示,这个空间变得灵活、可变了。在这样的环境提示下,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和解禁,通过从百宝箱中材料的搜索后开出了植物店。可见一个开放的环境,一个只提供桌椅的留白区域给了孩子更广阔的游戏空间,孩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玩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
改进方法:
随着大班孩子对周围成人的社会活动的认识越来越精细和完整,每个孩子所能积累的生活经验也截然不同,因此他们在游戏中所能产生的主题不尽相同,他们急需一个留白的空间表达自我的游戏主张。同时大班的孩子自我规划和设计的能力不断显现,因此他们不满足于现有所提供的游戏空间,更想愿意实践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游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个能让孩子自主“定义”的留白空间即可,满足孩子们个性化生活经验的表达,形成生生之间的经验共享和互通。
3、凸显幼儿“玩什么”的自由选择权的原则和方法
故事:
游戏开始,一群男孩嚷嚷着“我们要开建筑工地。”于是在简单的商量后,程子睿来到了百宝箱前,从椅子区推走了一摞塑料椅子,从素材区取走了一捆麻绳、几个纸盒、一摞木头积木、一些管道类积木,几张纸张和一只笔,从形象类材料区取走了几只手机、几顶建筑帽,所有材料到位后,他们风风火火的开始了游戏。他们用麻绳捆住椅子做成工地围栏;用管道积木做成了焊接钢管用的火枪;把手机当成了对讲机,发给了每一个工地工人让他们随时保持联络;他们头顶建筑帽进入工地,用纸盒、木头积木造起了房子。
思考:
在角色游戏中像案例中出现的场景比比皆是,每个孩子在开始游戏之前都会去“百宝箱”逛一逛,分别从形象素材的材料区搜索他们游戏开展所需要的宝贝,从服装区挑选角色相适宜的服装装扮自己,去围栏区挑选轻便的围栏在游戏区进行“圈地”,百宝箱的呈现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孩子们自由自主游戏的保证,百宝箱支持着每一个孩子顺利的达成自己的游戏愿望。
只有教师结合各年龄班游戏特点,创设符合特点和需要的游戏环境同时加以教师正确的儿童游戏观,才能够给幼儿的角色游戏以新的活力、新的构思、新的创造,不断推动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丰富游戏的情节,也为幼儿交往、想象、创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然孩子的游戏还在继续,我们“且观、且思、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