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洪
(金华市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学校有随班就读学生,怎样使这些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笔者就基于IEP平台,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规划个别化未来职业、进行个别化家访、采用个别化评价等几个层面进行探索,努力使个别化教育落地生根,促使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生长。
关键词:个别化;教育目标;职业规划;家访;评价
融合教育是继回归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论,但是,她的教育方式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在这样的理念下,金华市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接收十来位特殊学生在各年级段、各班级随班就读。怎样使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学校探讨并实施的问题。
一、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习得适切性知识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是世界性难题,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基础与发展需要出发,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学校邀请特教专家、相关医学专家,统一组织特殊学生从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沟通、生活自理、社会交往、情绪与行为八个领域进行诊断评估,为相关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基于小施同学有乐意简单抄抄写写的意愿,有一定的课堂参与度的现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教学目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表1):
普通学生 特殊学生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1.会读简单的生字新词,会写5~6个生字,会写5~6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表达顺序。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初步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4.听同学交流,初步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依据个别化教学计划,采用“小步子、分步教、再循环、促上升”的教学方式一节课有一节课的落实,强调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开发潜力,补偿缺陷。
就这样,由每个课时、每个单元、每个阶段、每个学科一一落实随班就读学生的调适目标,促进特殊学生“学业水平、社会适应、身心功能”三维核心目标的全面提高。
二、规划个别化未来职业,培养积极向上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对特殊学生亦是如此,在小学六年,为今后人生六十年奠基。特殊学生教育以个别化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特殊学生的相关能力。学校根据特殊学生不同状况,量身定制了各种不同的未来职业方向,使他们走向社会自食其力打好基础。
爱干净的小钱,每天搞搞卫生,摆摆课桌,长大可以做家政服务工作;自闭症患者小余,学学钢琴,进行感统训练,打开与人沟通的渠道,长大可以在乐队伴奏;智力有所欠缺的小施分管班级绿植,给植物浇浇水,晒晒太阳,修枝剪叶,施肥拣虫,长大可以某个园林管理工作。小鹬同学弯着腰捡垃圾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看见水龙头漏水,他也尝试着去关掉,尽管弄得浑身是水。一份责任感就从行动中折射出来了。
给特殊学生拟真的职业生活体验,由易到难,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责任心,掌握一定技能,提升自信心,培塑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品质。特殊学生的教育,就需要教育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落脚在学生的特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引导学生丰富体验、有效训练,从而切实提升学生能力,使学生能够终身持续发展,活泼主动个性特长发展,使学生顺利成长为“社会人”。
三、进行个别化家访,促进身心健康
社会教育促进心智成长,学校教育是育苗,家庭教育是育根。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制定每学期特殊学生家访计划。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郑校长还亲自家访,纠正小雨家长打骂孩子的错误家庭教育方式;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心得——每个孩子都会发光,不要放弃每一个孩子——一个脑瘫的坐不了一分钟的孩子在长期的坚持中考上了名牌大学;用心理健康实验告诉家长,同样环境下,听表扬的植物长得茂盛,听批评声的植物却枯萎了。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有思想的人呢!
家长也积极配合,每天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尝试像郑校长那样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鞭策他。“小雨变了。慢慢的他能够有几分钟静下心来听课了,作业也有部分会完成了。”班主任郑老师喜滋滋地说,“郑校长的办法奏效,每天的鼓励是他进步的动力。”
学校教育是育苗,增长知识和能力,掌握技能来适应社会;家庭教育是育根,提供精神动力,家长的爱、接纳、欣赏、鼓励、表扬、赞美、承认等积极的信号,是成长动力。家校合作,促进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采用个别化评价,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让每个孩子都发光,是我们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依据2020.10.13由国务院颁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针对特殊学生,学校提出“三比三不比”评价方式,即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能力比努力,不比横向比纵向,让学生在评价中比出方向、比出信心、比出坚持,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运用成长型思维评价用语: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你只是暂时不会等等。注重过程评价,淡化结果;注重内心安抚,激发积极向上力;注重鼓励,直面困难,挫折,不断挑战自我,激发内驱力,自我成长。
健全特殊学生荣誉制度,阶段性的、学期性的荣誉并施。开学初,让特殊学生各自制定“跳一跳摘到桃”的目标并做出规划。一学期结束时,达到目标的均可成为“模范生”,人人有奖状,奖状的名称私人定制:老师们慧眼识人,探寻特殊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私人定制各项荣誉,诸如劳动之星、环保小卫士、体育达人等等。如小施同学一学期来总能够在老师同学的提醒下帮忙打扫卫生,得了环保小卫士奖状等。
一改冷冰冰的数字评价,变笔试为乐考,集趣味、生动、形象为一体的游考。有一语惊人、“乐”动人心、校园红绿灯、绘工厂、小武术阵地等板块,或吟诵,或彩绘,或操作,或合作,个个展现所学本领。化笔试为乐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乐考的评价手段让特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教育的趣味与魅力。
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并举,过程性与结果性并施,变数字评价为星际评价,促进个别化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参考文献:
[1]陈青云.个别化教育理念下特教学校多维情境体验式教学路径[J].课程与教学
[2]雷晓琴.民族地区随班就读儿童个别化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特殊教育
[3]叶萍.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随班就读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