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彬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摘要: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不但要体现植物的基本功能和所处环境应有的功能,更要顺应时代发展,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这就对我们现今研究和从事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绿化配植;要点
1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与配植的影响因素
1.1城市规划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绿化建设对于道路所处位置、规划要求以及所形成的景观效果都有不同的需求,道路绿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保护土壤植被、道路养护管理、绿化面积扩大等重要作用,并且有效减少尘沙,净化道路空气环境。因此,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植应考虑城市建设规划。
1.2树种习性
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植被的生长习性及土壤环境等也会对树种选择造成影响。通常,在道路建设中较常选择的是乔木,此树种因树叶浓密及叶形较大能起到良好的绿化、遮阴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年四季中都能构成不同绿化景观,同时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另外,在道路绿化带中会大量栽种灌木树种,其颜色鲜艳、树形优美,能形成更具特色的景观现象,并且树形易管理、耐修剪、具有较强的耐尘性。例如,沙地柏、大叶黄杨树、沙柳等灌木树种在华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落羽杉、水松、南洋杉、圆柏、侧柏、马尾松、龙柏和罗汉松等在华南地区较为常见。因此,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
1.3草坪植被与树种之间的配植方式
在道路绿化中,草坪植被影响着树种的生长,两者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树种能利用草坪的耐热、抗旱、耐寒等特性的发挥对其根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养护。另外,由于草坪具有生存性、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两者的合理搭配,可营造出持续性强、观赏价值高的道路绿化景观。
2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植要点
2.1分车绿带
在道路绿化建设中,在道路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进行绿化分隔带的设置作为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主要处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或者方向相同的机动车道之间。进行分车绿带宽度设计时,需要结合道路等级,并且确保其符合道路绿化标准。其中,中间分车绿带应根据道路设计速度,保证其能有效满足交通功能和防眩功能。进行植物配植时,首先应根据多样性原则及植物形态自然性规则等,与植物的线条和姿态特点相结合,对乔、草、灌等进行合理搭配,打造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在中间分车绿带,通常适合选择灌木进行色叶花搭配,使景观色彩更具层次感、更加丰富。如果中间分车绿带区域较宽,则可配植乔木,如油松、西府海棠、樱花等;如果中间分车绿带区域较窄,则避免种植树形较散的植物,防止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中间分车绿带靠近道路交叉口,则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指示作用的植物,实现通透式配植,通常选择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时令花卉,体现当地景观特色的同时有效满足道路安全需求。两侧分车绿带也应将灌木、灌木及地被相结合,并在绿带端部通透式配植植物。
2.2行道树绿带
在人行道与行车道之间的行道树绿带中,通常以种植行道树为主,能起到美化街道、行人遮阴的重要作用。通常应选择速生及树冠较大的乔木等树种,能在有效保证树下空间的同时确保遮阴效果快速形成,并能满足行车安全及景观优化的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落叶及常绿树木合理搭配的方式进行配植,从而保证道路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能满足行人的遮阴和透光需求。另外,深根系植物不宜作为行道树进行种植,由于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下方通常布设有大量的路灯管线,为了确保植物根系及管线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应尽可能选择浅根系植物,同时尽可能与路灯管线保持一定距离。而且进行行道树绿带配植时,可以采用乔、草、灌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有效提升道路景观的环境效益。针对城市道路红线较窄的区域,如果没有设置行道分隔绿化带,避免选择树冠较大的树种,防止因树冠搭接对汽车尾气扩散造成不利影响。
2.3路侧绿带
位于道路侧方,在道路红线与人行道边缘之间的绿地是路侧绿带。对其进行植物选择与配植时,需要满足景观营造及周边用地防护等要求,同时需要保证路段内植物景观的统一性。针对濒临水体的路侧绿带,需要根据地形、水面进行滨水绿带设计,应选择耐湿、耐水的植物或水生植物进行配植,如水杉、垂柳、乌桕、枫杨和菖蒲类等。另外,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主要适用于道路护坡绿化和栽植,如爬山虎、常春藤、凌霄等。
2.4交通岛绿地
由于交通岛的特殊性,其植物配植需要充分考虑通透性,确保行车视线良好。通常,立体交叉绿岛采用乔木、草坪相结合的形式,营造开阔的绿化效果。同时,在立交桥下应选择耐阴植物进行配植,避免选择乔木。
3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及绿化配植的注意事项
3.1因地制宜
进行道路绿化时,需要根据道路所在位置,对主路、次路进行差异性规划,同时结合不同的道路建设风格,对适宜的植被进行合理选择。例如,有些道路绿化选择梧桐树,有效突出城市的人文情怀;部分道路以松树为主,能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并有效凸显城市形象,在道路生态环境建设中充分发挥树种的特性与优势。
3.2生态性与观赏性统一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木棉、刺桐、凤凰木、桃、木芙蓉、合欢和海棠等系列树种的种植,能形成花色艳丽、姿态优美的道路景观,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可以配合香樟、雪松、水杉等乔木,以及连翘、月季、沙地柏等灌木,进一步增强城市韵味,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统一生态性和观赏性。
3.3道路绿化建设与街道布局相协调
由于街道布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进行道路绿化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布局、交通因素、管线安排等行,确保与其保持协调一致性,构建互补式建设布局。通过树种的合理运用,有效遮挡路面管线,并对行人的安全予以保护。另外,针对城市街道布局,采用隔离带进行道路功能区分和划区,从而不断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3.4遵循简洁明快的配植理念
进行道路绿化配植时,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针对广场、公园等娱乐性较强的区域,可通过绿化配植体现其娱乐效果,选择枝叶较为茂密的树种能增强遮阴乘凉效果。另外,基于老人及小孩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对树种的亮点及整体进行设计,更好地满足大众群体的口味及需求,同时绿化配植线条应尽可能简洁明快。
3.5加强植被养护
在道路绿化配植中,需要重视植被修剪,从而确保植被美观效果的体现。因树种具有向阳性生长特性,受阳光照射的影响会导致出现植被生长不对称的情况,对其美观性造成影响。因此,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需要对植被外形进行及时修剪,使其能满足预期设计要求。另外,植被具有不同的季节性要求,随着季节变化应对植被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例如,强化施肥、除草、浇水、病虫危害防治等,保障植被健康生长。
4结语
园林绿化结构愈复杂,植物种类越多,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就越稳定,可见完善地打造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变得十分重要。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原理进行融合创造,打造出符合当下人们审美要求的园林景观,既保护了环境,又美化了一座城市,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潘志勇.高校校园绿化树种选择及配植[J].农家参谋,2019(16):115.
[2]陈烽.浅析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J].绿色科技,2017(17):59-61.
[3]董建艳,李玉婷,赵秀玲.城市区街道绿化的树种选择和配置[J].农业与技术,2017,37(11):176-177.
[4]毛红兵.浅谈市政道路树种的选择[J].低碳世界,2016(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