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   作者:雷晓东
[导读] 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雷晓东
        东港市水资源服务中心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  1183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工作,而灌溉规划是灌溉工程实施的原则与方针。随着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特别是灌溉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牢牢地抓住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认真落实贯彻到农田水利项目的灌溉规划设计中,才能保证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鉴于此,文章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基础,应基于现实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不断改革升级灌溉技术,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农业朝现代化农业的方向昂扬迈进。
        2农田水利工程开展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及基本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我国农田可灌溉面积与绿地面积比例正在加速扩大,这也严重影响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农田水利灌溉的主要目的是在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帮助其生长,以此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此外,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水利资源,最大化地解决基本农田作物的用水不均问题,这对于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只有规划设计合理,才能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方案的应用质量。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则,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地表径流、河流流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如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农业旱灾较易发生的地区;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水量充沛,但极易发生水涝灾害。因此,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实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效度。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合理性检测有两个指标,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2],二是抗旱天数,即灌溉工程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量在连续干旱天气条件下所能够维持的天数,该指标为客观指标。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控制要点分析
        3.1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标准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得到迅猛发展,建设规模与数量都在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想要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应用效率,便要针对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优化革新,结合现代化的灌溉设计技术构建全新的灌溉规划设计标准。例如,根据水文、气候等情况对灌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各类自然因素对灌溉方案的不良影响。此外,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来说,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方案设计环节要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与创新性,合理结合现代化的农田水利技术与设备,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工作更具规范性与系统化。
        3.2灌溉取水方式设计
        灌溉取水方式即水源的来源方式,基于工程地的水源环境设计灌溉取水方式,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一般将灌溉取水方式分为自流取水和提水取水,自流取水即将临近水源(河流)直接引入农田灌溉;提水取水即将非临近水源引至农田进行灌溉。在灌溉取水中一般以自流取水方式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又将其分为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有坝取水即在河流上游构建堤坝,蓄积水量,提升水位,以供直流取水灌溉。有坝取水虽然在建坝时会产生一定的生产投入,但能有效避免因地势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水位下降问题。无坝取水即无需构建堤坝,但会设置闸门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保障农田灌溉。


        3.3完善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与运行管理体系
        节水灌溉项目不能缺少完整的工程运行监管机制,尤其是设计规划环节的节水灌溉工程。为此,工程相关部门亟待完善现有的节水灌溉运行管控机制,以提供切实的技术保障支撑。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工程直接关乎区域农业的节水效益是否得以实现,因此具有十分显著的工程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工程建设部门以及工程规划的负责人员之间必须紧密配合,运用合理的举措来优化配置农业灌溉用水,健全各个地区现有的种植业水源支撑与保障模式。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监管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节水灌溉举措对于塑造节水农业优良形象的必要性,确保在节水灌溉的工程前期规划环节投入充足的资源作为保障。节水灌溉项目只有在充足的项目规划资金作为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3.4强化灌溉渠道设计
        首先,设计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时,是否运用前沿的设计理念与有关设计方案的使用效率息息相关,其充分展现着工程的设计水平。基于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时一定要注意前沿设计理念的应用,且渗透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获得含有丰富内涵的设计方案。主要表现: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把精细化理念引入到灌溉渠道设计中,从优化设计流程等方面着手,有效完成设计工作,保证灌溉渠道得到高效应用;二是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把创新理念引入到灌溉渠道设计中,让设计方案在实践应用中发挥出最大效果,为农田水利事业长足发展作铺垫,完善灌溉渠道的应用性能。其次,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使用过程中的流量情况是否良好,展现其设计水平。基于此,在确定设计方案时给予流量设计工作高度重视,大力开展对应的设计工作。一是设计人员要依托现代技术的应用性能,在三维空间内计算灌溉渠道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给渠道流量设计作铺垫,提高其设计的有效性,实现灌溉渠道高效应用。二是结合农田灌溉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在实践经验丰富且行业技术规范的条件下,有效开展流量设计工作,加强渠道工程的稳定性,进一步细化设计工作,防止影响灌溉渠道的利用率。
        3.5采取合理的灌溉技术
        3.5.1渠道灌溉
        渠道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进行改善和修整。在以往的渠道灌溉中一般以泥土作为渠道的构筑物,明显的不足就在于泥土渠道易导致水分下渗,造成严重的水源浪费。因此将防渗技术引用于渠道灌溉中,可有效避免和克服水分下渗的问题,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践应用中,关于防渗的方法还有在渠道内设置一层隔水性较好的塑料薄膜。渠道灌溉技术还有需水量高和受地形限制大等不足。
        3.5.2喷灌
        喷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浇灌方式,利用水泵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水压使水以水雾或水滴的形式从管道喷头中喷出均匀洒落至农作物。喷灌有许多优点:一是灌溉均布性,能够均匀地灌溉农作物;二是地形适应性强,能够在多种地形中使用;三是水资源利用率高;四是微气候调节性,能够使局部的湿度和温度得到有效调节。但喷灌也有缺点:一是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高;二是受风的影响较大。喷灌的技术类型具有多样性,基于相关部件的拆卸活性,可分为固定管道喷灌模式、全移动管道喷灌模式、半固定管道喷灌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性能,其中半固定管道喷灌模式的性能最为优越。
        4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综合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乎我国农业发展与社会民生。因此,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灌溉规划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灌溉规划技术方式,以此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静.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19(01):138.
        [2]毕宪春,毕宇焘.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的融合研究[J].四川水泥,2019(07):52.
        [3]范天胜.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1):34-35.
        [4]张大海.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