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   作者:谢建树、陈聪、杨普荣
[导读] 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谢建树、陈聪、杨普荣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龙岩 364200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学校工程建筑施工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是影响整体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相关企业应优化施工技术,加大相关管理力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学校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前言: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学校建筑项目存在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学校建筑项目的功能需要日益完善。在学校建筑项目的施工当中需要不断引入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才能进一步满足全方位的用户需求。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是学校建筑施工工作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每年工程项目因为施工质量而引发的事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只有加强学校工程程现场施工管理,提供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施工技术,完善学校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才能有望解决学校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问题。
        1、学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1建筑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中的必备要素,也是建筑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和保障,其能够使各项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实现建筑工程预期施工及管理目标。施工初期,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完善、合理及建筑工程各环节是否存在问题。除却常规图纸检查工作之外,也要对其设计规划进行实地勘察。核对图纸是否完整,其内部标注、尺寸规划是否合理;研究建筑工程是否具备费用,效益等可实施性;考量建筑构思是否协调等。
        1.2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由于其自身稳定性不强、承载力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因此,应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之所以是重要的,是因为针对不同条件的土壤,需要利用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应严格满足当地土壤条件及环境条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会利用换填垫层法、强夯法及挤密砂桩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首先要对施工地软土地基的分类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技术,避免软土地基发生变形,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1.3混凝土应用技术
        混凝土是学校工程建筑的重要材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是关键。首先我们应该严格执行混凝土搅拌规范标准操作,应选取施工集料做配合比试验,以此确定最佳的配合比;要严格控制好当前工作环境的温度,保证在混凝土搅拌的适温标准下操作;同时夏季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进行一定的降温处理,尽可能在阴凉的地方操作,避免阳光的直射,以减少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很讲究的,在运输上,应根据搅拌站与施工现场的距离,安排合适数目的车辆,尽可能的使得混凝土的搅拌站与浇筑场的距离相近,进而实现近距离的运输,并注意装料和卸料过程时混凝土不能有较大落差,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要求较前二者高,必须让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1.4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是学校工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施工环节,防水处理质量与建筑物使用寿命、结构稳定性和外观等均具有关联,因此,防水施工技术也成为近年来有关领域针对建筑事业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学校工程建筑物中洗手间与等均属于必备空间,这些空间的用水量较大,若建筑物的防水质量不佳,将会导致室内漏水情况的发生。基于此,在项目施工期间必须要选择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其中后浇带防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其中,后浇带需要设定在受力与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控制在30m-60m,宽度控制在700mm-1000mm。


        2、学校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学校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开展勘察调研工作,依据调研结果、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书、施工图紙等,井依据甲方提供的文件,对现场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合理编制。该过程中,不仅要对工程概况和分部分项计划进行合理编制,也要注重施工进度安排,井对关键部位施工进行严格考量,从而对施工过程中的名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确保如期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任务,达到良好的工程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2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首先,选择施工队伍必须要严格的审查施工人员的资质,尽可能地选择施工技术较好、施工能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并且还要对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充分地考虑,达到确保施工的质量。其次,管理体制要有效地制定,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要加强,施工人员技能要进行职业的培训,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再者,建立对施工人员奖惩制度,对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2.3加强对于图纸的设计和会审
        学校工程施工流程中,图纸是非常关键的借鉴参考标准,因此需要保证图纸设计的品质,防止出现变更图纸的情形,因为变更图纸直接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品质产生影响。所以设计图纸的时候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设计,同时留有一定的施工余量;另外,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图纸会审的工作,保证设计图纸完全符合施工标准,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同时保证施工的准确程度,若在实际的现场施工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就必须进行图纸修改,按规定经过图纸审核后再进行施工,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减小变更对工期的影响
        学校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与住宅建设,一般对整体的布局与设施要求较高,同时对外形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工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多的改动情况,大量的变更会影响预期设定的工期与施工进度,增加成本投入。比如,对教室的变更,会涉及到原材料的重新配比与使用量,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在施工前期,应调整好工程的变更,避免在施工时期出现工程变更,引起不必要的返工影响正常施工进度。项目部需要将变更后的方案明确内容,控制项目工程的总成本。
        2.5健全现场安全管理机制
        为有效强化学校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健全现场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此,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与各部门、各个施工企业进行对接,协调各企业施工进场的时间,协调工序、每个工序所需的人员数量,并综合分析项目特点与这些数据,科学、合理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在规定中要明确工程进度、工序及各工序所需人数,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避免出现交叉施工、工序互相干扰等现象,使建筑工程能够合理、有序、高效进行,同时也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将现场管理制度与绩效制度挂钩,并确定领导负责制度,以此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顺利落实。
        2.6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合理引进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能够加快学校工程建筑现场施工进程,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质量。需要重点明确的是,需要先清晰的评估工程项目和施工环境之后,依据分析评估的结果,才能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入和应用做出合理的选择。
        2.7完工后的管理工作
        工程完成后,需要号召负责不同工程项目的人员对施工操作与规划设计进行严格的比对,看是否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及时清扫施工现场产生的碎屑、粉灰等各种垃圾,保持建筑物的清洁,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保障;建立评比制度,对施工完毕的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例如:实际施工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难题、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怎样评价这些已经完工的工程项目等等。
        结束语:学校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协调与配合,减少返工以及变更对工期造成影响。对施工技术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全面提高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子昕.浅谈学校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5):265.
        [2]左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