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角度设计智能温湿度监控报警系统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陈鹏 张利刚
[导读] 温湿度监控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监控设备与设备连接到一起,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远程监控。传统的监控技术只能对于在周围的人员发出警报以告知,为了降低风险,降低损失全方位,满时段进行监控故而设计制作温湿度监控系统。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陈鹏 张利刚    610039

摘要:温湿度监控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监控设备与设备连接到一起,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远程监控。传统的监控技术只能对于在周围的人员发出警报以告知,为了降低风险,降低损失全方位,满时段进行监控故而设计制作温湿度监控系统。系统网络可以大致分为数据网络和控制网络两大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控制网络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系统设计。
关键词:物联网,温湿度监控,智能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温度是工业生产、现代农业乃至人们日常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如石油化工、环境控制、食品加工、实验研究、农业大棚等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各行各业对温度检测系统的便捷性、精确性、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某些物品的存储过程中,对外界温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设计了该智能温度检测控制系统。当温度达到某范围时,指示灯进行提醒,当温度超过某设定阈值时,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此外,为了系统功能的完整性,还可通过手机对该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控制。
        二、项目任务
        本课题主要的任务是就不同地域环境对于温湿度的需求设计出满足条件的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其中包括:
        1.需求分析
        2.可行性分析
        3.系统设计
        4.设备运用
        5.集成测试
        三、项目意义
        本项目实施后可以帮助有温湿度需求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帮助相关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及时监测。以便于在温湿度情况不符合条件时,相关人员及时做出反应,降低损失。
       (一)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蓝牙: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和语音通信开放的全球规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固定和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环境的一种特殊的近距离无线技术连接。蓝牙使当前的一些便携移动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能够不需要电缆就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在本系统中,服务器与硬件设备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WIFI:手机如果有WIFI功能的话,在有WIFI无线信号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移动联通的网络上网,省掉了流量费。在本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WIFI保持手机与客户端的链接通信,让用户可以用手机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软件:在本系统中会附加一个手机APP,类似于小米之家的智能家居APP,后台由JAVA和数据库组成。将硬件设备与服务器连接,用户通过在手机APP上操作,数据就用后台数据库记录,并和服务器的数据进行传递交换。
        硬件:硬件部分基于Ardunio开发板的系统,利用DHT11传感器进行温湿度的监控,无源蜂鸣器进行报警,风扇与LED灯。软件部分使用UNI-APP进行手机端的软件开发,MySQL作为温湿度数据的存储库,servlet进行服务器端的开发。
        2、经济可行性
        蓝牙:经济实惠,易于购得,便于安装。
        WIFI:成本低,普及高,随处都有WIFI。
        软件:编写一个前端后台程序,两人分工,用时较短,无需太大成本。
        硬件:DHT11传感器、DS1302传感器、蜂鸣器等都可在淘宝上购买,几十块钱就可拥有。
        3、设备可行性
        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反应温度变化。
        湿度传感器:能够直接显示室内湿度 。
        蜂鸣器:能够蜂鸣报警。
        LED灯:能够闪烁提示报警。
        蓝牙:将服务器与设备连接。
        WIFI:将手机与服务器连接。


参考文献
[1] STMicroelectronics NV.32 位基于ARM 微控制器STM32F101xx 与STM32F103xx固件函数库[Z].2007-10.
[2] 文先仕.基于ARM Cortex-M3 的智能监控器的设计[D]. 2010.
[3] STMicroelectronics NV.STM32 系列产品 [Z].2007-06.
[4] ATMEL.2-wire Serial EEPROM 1M (131,072 x 8)[Z].2003-03.
[5] 南京沁恒电子有限公司.U 盘和SD 卡文件管理控制芯片CH376[Z].2005-07.
[6] DALLAS.DS1302 Trickle Charge Timekeeping Chip[Z].2007-09.
[7] STMicroelectronics NV.NAND_FLAHS_ECC 校验原理与实现[Z].2005-06.
[8] 开源电子网.ADC 时钟校准问题[Z].2011-07.
[9] 开源电子网.STM32 多通道ADC 规则转换实现[Z].2011-01.
[10] STMicroelectronics NV.通用串行总线(USB) 2.0[Z].2010-07.
[11] 周立功.ARM 微控制器基础与实践(第2 版)[M].2003.
[12] 江俊辉.基于ARM 的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5.
[13] 冯凯.董世华,智能家居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J1],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作者简介:
陈鹏(1999-),男,汉,四川南充,本科,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
张利刚(1999-),男,汉,四川内江,本科,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