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视野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策研究 徐和勇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徐和勇
[导读]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合理且普遍的。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无法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保障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开展分层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教学中受益。

四川省凉山州喜得县向荣中学  徐和勇  616750

摘要: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合理且普遍的。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无法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保障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开展分层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教学中受益。
关键词:精准教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突出学生学习差异性,可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助,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改革时,教师为实现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可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建构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肯定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数学学习差异性,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果。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对象,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就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时,应依据下列原则进行分层:第一,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分层。划分层次时,要参考学生现有的考试成绩,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对数学的兴趣等基本情况进行划分。第二,层次划分应合理。对学生进行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能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因此划分层次时要做到合理。要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适应,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而不是划分层次后,让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某些学生认为自己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使分层教学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允许学生层次的变化。学生的所属的层次不同,对应的能力也不相同,当学生的能力发生了变化时,他所对应的层次也应发生变化。比如,当C层的某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数学成绩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就需要对这个学生进行重新分层,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划分到A层或B层;当A层的某个学生不适应A层的学习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到B层或C层。经过流动的层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挑战意识。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学习优秀的A层学生,要注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在遇到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应用所学到的方程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B层学生来说,让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核心思想,学会做简单的针对性问题。对于学习具有很大潜力的C层学生来说,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概念即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率。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在内容上有难度的区分,教师应当重视难度上的差异,对教材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按照难易顺序进行划分,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难度不同的教学,满足不同数学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以初中数学人教版“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任务的难易等级,展开分层次教学。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当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构成,正负轴、原点、正负方向等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力求夯实基础。对于数学基础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当安排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拓展知识教学。例如,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函数作图,根据正负轴方向判断坐标位置。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并学习了各自力所能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提升。若班级中有少部分学生参加过数学竞赛或者数学成绩特别优异的,教师可以结合奥数知识进行扩展教学,让这部分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知识点进行创新,使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得到新的启发,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促进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
        3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完成的一种主要检测手段。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是为了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每个层次的学生由于其接受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必然会出现有差异的结果,因此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做到层次化的评价。特别是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他们取得的进步比较小,如果评价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评价,只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勇气。但是,如果使用分层评价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就可以把学生原来有的基础和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进行对比,这样就能知道学生取得了哪些进步,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进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评价。例如,在评价A层次的学生时,由于这部分学生本来就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如果他们取得的进步在他们应该取得的范围内时,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就不用过于表扬,只是肯定即可;在评价C层内的学生时,如果某个学生有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就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因为他们的基础原本就差,而他们取得了较好的进步,说明他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后,可激励他们取得更多的进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他们更喜欢学习数学。
        结语
        分层教育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吸取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可维护性,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层教育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数学意识明显提高,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寇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分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1.
[2]麦惠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