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林新爱
[导读] 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阅读能力。

林新爱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264500
【摘要】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生本教育理念;任务驱动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66-01

        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可以很好地弥补缺乏语言环境、英语信息量低等方面的缺陷,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阅读能力。
        一、解析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由“师本教育体系”向“生本教育体系”转变,即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走向主要依靠学生学,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素质提升,终端成绩优秀的全部理想。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任务活动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将以往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可以显著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法具有明显的目标性与合作性,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切实可行的授课手段;在研究方面开发有创意的研究方法,注重实效。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它在学习过程中引入真的情境;它指导学习者不仅仅集中在语言本身而且也集中在学习过程本身;它把增强学生的能力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尝试使课堂上语言学习能力和课外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主导者。


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扮演一个向导的角色,而学习者才是任务型教学课堂的中心。学生有很多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互动,交流与合作,他们的合作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它强调学习就是要去交流。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教师角色转换。
        转变教师自身原有观念开展阅读教学。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仅仅只针对材料进行分析,学生自然很难产生兴趣,自然也会对其能力增长带来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2、精心设计阅读任务。
        教学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大任务,即读前任务、读中任务和读后任务。读前任务可以设计成介绍背景知识,包括有关的著作、生活、音乐、图片等,让学生感知文章主题,对文本材料有整体的认知和了解。读中任务可以设计成猜测词义、判断内容正误、回答问题、文章内容搭配等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中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读后任务可以设计成朗读文本材料、复述文章或仿写文章等任务。其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同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会阅读策略,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阅读成绩。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文化素养也随之得到提高,体验到了更加成功的乐趣,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此时的阅读就变成一件简单、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简述[J]. 学科教育(6), 26-30.
[2]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生本》
[3]原云霞,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