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杜娟
[导读] 游戏化教学是将游戏与具体学科知识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教学原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能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游戏化教学并不是以游戏来取代知识,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展现知识,完成知识教学,使幼儿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针对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对原有的美术知识进行加工,将教学过程游戏化,使游戏融入教学过程,并促进教学评价游戏化,给予幼儿意想不到的鼓励。

杜娟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育才幼儿园  7236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将游戏与具体学科知识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教学原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能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游戏化教学并不是以游戏来取代知识,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展现知识,完成知识教学,使幼儿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针对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对原有的美术知识进行加工,将教学过程游戏化,使游戏融入教学过程,并促进教学评价游戏化,给予幼儿意想不到的鼓励。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139-01

        引言
        追求艺术的美感是人类的天性。自出生起,人便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需求。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美术教育无异于满足了人类追求美感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教育更具有多种实际益处。鉴于幼儿在生活体验及认知水平方面的不足,其感受、理解事物的角度与成人,或者说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采取特定措施实施美术教育。在此背景下,将美术活动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作画,是提升美术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一、转变幼儿美术教育的传统思想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过度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遵守规矩的意识,导致幼儿的创造力被逐渐消磨。在这一理念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仅限于根据教师展示的美术创作示范完成统一主题的作品,不利于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幼儿开展创意美术创作。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主动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
        游戏化的学习内容具备更高的吸引力,幼儿会有较高的参与。例如,在教学“对称画”这部分内容时,幼儿需要了解对称画的特点,感受对称中所包含的均衡美与和谐美。除了通过教材中内容的介绍来深化幼儿对对称这一概念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广泛搜集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具备游戏化的特点。镜子是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一件物品,教师可以将之带到课堂上,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有什么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称物品来进行展示,通过对其分析来感受其中的均衡美。



        三、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
        教学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具体知识学习的过程,幼儿美术课程教学要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能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对色彩、线条等美术因素有初步感知。采取游戏化的教学原则,使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融入课堂上,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在此方面,教师除需要选择不同的游戏载体,如故事、舞蹈、儿歌外,还需要实现美术材料的游戏化及美术题材的游戏化。对于前者,投放的材料应契合幼儿的心理需要,如大小、形状、质地等,使幼儿可以根据个人倾向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实现自由表达。对于后者,教师可选择幼儿喜爱的小动物、熟悉的题材及食物,如“小兔子的胡萝卜”“我做小面人”“我和小猪佩琪”等有机地融于其中。另外,无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是在不同的环节中,除设置相应的情境外,教师还应引导幼儿自行设计活动情境,让其把要表现的美术内容置放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这样更易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实现其自由创作的同时,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美术评价游戏化
        在美术活动中,评价是较为重要的环节,而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是如此。但这种评价并非仅限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效果。这些固然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利于美术活动游戏化向科学化、合理化方面发展。实际上,在此所谓的评价还在于教师对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其最终提交的作品给予坦诚、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可密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利于幼儿增强自信心,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行为能力,提高美术欣赏、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相互评价,激发其从“美”的视角看待他人的创作。这样不但开阔了幼儿的个人视野,而且可使幼儿相互间产生积极情感,获得丰富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创作热情。例如,在组织幼儿通过彩纸的裁剪与粘贴来完成手工作品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将即时评价的方法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幼儿在裁剪与粘贴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操作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指出,也可以动手示范,然后与幼儿互动,幼儿会从中受到启发。不同幼儿选择的彩纸颜色不同,裁剪方式、粘贴方式不同,最后的作品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比自己作品与他人作品的不足,分析不同作品在颜色搭配上有哪些闪光点,然后再由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学生讲解自己的创作运用到了哪些色彩的搭配方法,造型的选择有什么依据,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自己的手工作品存在哪些不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要重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灵活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幼儿园教育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蓉.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58.
[2]钱雪.浅谈多方面游戏化活动教学法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2019(12):98.
[3]李静,李晴.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现状与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110-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