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研究 王兰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王兰
[导读] 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很多抽象的概念性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实践性更强,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将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多有忽视,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将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内容引入课堂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很多抽象的概念性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实践性更强,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将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多有忽视,实践活动也比较少,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将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内容引入课堂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11-01

        引言
        什么是动手实践操作?动手实践操作指的是: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演练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抽象地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将数学内容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通过具体的演示让内容更加形象化,从而发现过程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形成基础的知识结构,动手实践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动手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小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一、情境活动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认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数学教学的过程,通过情境活动的开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探究,进入动手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例如,数学教学当中为学生讲述加减运算的知识点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算式做成卡通图片,将数字信息变成卡通动物,把数学上简单加减变成动物数量的增或减,在图片的动物数目变化下,让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方式熟练地掌握。小学生对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对学生深化学习数学加减法的知识点内容有着促进作用。
        二、增强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是太成熟,并且思维活跃,比较有个性,那么,为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就要探究引入先进且科学的数学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的是趣味的、活跃的、优质的数学教育。


教师首先就要从数学课本入手,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这样的动手实践操作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力与创新力。此外,如果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并且不容易操作的数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在网上下载教学视频,给学生播放,这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数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就可以做到准确模仿,正确实验,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而且还为培养小学生的亲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帮助。
        比如,在学习一些图形时,像是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圆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出一些这些图形的图案,然后在学习中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听取教师的讲解,就能起到好的学习效果,也能让学生比较出这些图形之间的不同。最后,在学习完这部分数学内容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及感悟,以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开拓思维,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科素养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举办各种各样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其进行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以往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单纯的知识讲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完美地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想要学生在学校数学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全部精力,举办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这样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集中学生的精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长方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长方体中棱与边等概念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譬如让学生描述长方体的面与边。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来对其中的概念加以了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了解关于长方体的各个知识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来教导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各种知识,不但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感知长方体的面和顶点的特点,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通过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内容、合理选择动手实践操作方式方法、做好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教学指导等方式,更好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笑昕.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试题与研究, 2020(17):77.
[2]尹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小学生(中旬刊),2019(11):96.
[3]孙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动手实践操作[J].中华少年,2018 (3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