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镇雄县能源局母享片区能源管理所 镇雄县 657200
摘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开采过度,必然会出现煤矿塌陷等问题。而煤矿塌陷问题的存在,又会使塌陷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地理环境治理措施。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煤炭资源是我国社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源。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我国的各大煤炭企业逐步加大了对煤矿资源的开采规模。但是,采煤规模的不断增大,也导致了大量采煤塌陷区的出现,且采煤塌陷区及其相应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采煤塌陷区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促进中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采煤塌陷区的灾害类型与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一)采煤塌陷区的灾害类型
由于煤炭企业不合理的开采行为,导致了大量采煤塌陷区的出现。并且,这些采煤塌陷区的出现,也引发了各类地质灾害问题。
1.泥石流灾害
在采煤塌陷区,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松散状堆积物,例如废渣、建筑垃圾等。如果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这些松散状堆积物的出现会直接引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一旦出现泥石流,不仅周边的生态环境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就连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2.不稳定边坡
在采煤塌陷区,在工程井和采空塌陷的双重作用下,还会出现一系列不稳定的边坡。这些边坡主要以岩质边坡为主,泥岩和砂岩是坡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很多采煤塌陷区的周边边坡都非常陡峭,且风化现象十分严重。而这,也就意味着边坡上的裂缝发育速度非常快,边坡的稳定性非常低。尤其在遇到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的时候,这些边坡很有可能出现局部崩滑现象,使当地的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3.滑坡
在我国的采煤塌陷区,还经常发生严重的滑坡现象,例如楔形体岩质滑坡、岩质滑坡、黄土滑坡等。无论发生哪一种类型的滑坡现象,都会降低采煤塌陷区的稳定性。
(二)采煤塌陷区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煤矿自身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条件。而且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与灰尘污染还会影响周边农业生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治理,对采煤塌陷区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才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针对煤炭资源的开采,一定要严格遵循“采一片绿一片”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提升当地环保工作质量[1]。
二、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针对煤矿的过度挖掘,大型机械设备在地底的持续作业,改变了整个矿山的地基结构。通常情况下,矿山塌陷的几率很低,只要不导致预应力重新分布,开采人员就可以安全、高效的进行开采。但是,自然环境还与人为破坏行为的存在,却增大了采煤区域的塌陷几率。如果在雷雨天气,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采煤区域更是会发生塌陷。另外,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扰动,更是降低了整个矿山结构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大了局部塌陷的可能。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加强采煤塌陷区的防控。
当形成采煤塌陷区之后,部分煤炭企业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针对塌陷程度较轻的区域,煤炭企业出于利益考虑,还会清理塌陷物,继续开采。而针对塌陷程度比较严重的区域,则直接放弃。这样的治理方式,只会导致采煤塌陷区的日益增多。只有提出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措施,才能够降低采煤塌陷区的不利影响,为煤炭企业的采煤效率提升提供保证[2]。
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提升矿山土质结构的稳定性。
因为矿山的土质非常贫瘠,所以覆盖在其表面的植被也不多。覆盖植被过少,也会增大采煤区域的塌陷几率。而植树造林,增加矿山表面的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预防采煤区域塌陷问题的出现。一般情况下,建议种植一些生命力顽强的植被,例如万年青,有着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以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抵御,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
(二)打造生态园区
针对采煤塌陷区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还可以进行生态园区的打造。因为,绝大多数的采煤塌陷区都非常荒芜,而打造生态园区,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地质环境治理方式。针对采煤塌陷坑较浅,或者填筑量较小的采煤塌陷区,可以种植一些有着较强抗寒能力的农作物,例如玉米、小麦等。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改良塌陷区域的土质,增强塌陷区域土质的活性,实现塌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3]。
(三)建设地质公园
在采煤塌陷区的临近城市或者厂区附近,还可以建设地址公园。如果采煤区域发生坍塌事故,那么很少有人会去临近城市。这些极少有人抵达的临近城市将会越来越荒芜。如果对这些临近城市进行修葺和整理,增加一些鲜花装饰,将矿山改造成旅游山,那么就可以有效增加临近城市的升级和活力。另外,在改造矿山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自然坍塌的痕迹保留下来,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修建阶梯,为游客创造爬山的机会。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基础上将矿业转化为旅游业,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
(四)发展养殖业
针对大面积积水的采煤塌陷区,还可以通过发展养殖业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但是积水型的塌陷区域,要想恢复其最初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要对塌陷区域进行填筑,还需要处理好积水。但是,积水的处理难度非常大。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积水的水质非常好,是天然的兴建鱼塘之地,所以可以直接在这些积水区进行鱼虾、鸭鹅的养殖[4]。
四、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两种模式
(一)没有积水的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没有积水的采煤塌陷区,其地质状况都有着较强的渗透性能和蒸发性能,土质疏松、降水少,气候相对干燥,整体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鉴于此,为了保障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人员可以种植大量的植被。首先,先对采煤塌陷区的范围进行测量,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量。其次,根据实际的工作量,稳步推进回填工作,将采煤塌陷区转化成耕地。再次,大量种植植被,加强林业资源建设,扩大林业资源发展规模,将采煤塌陷区扩大成绿洲带。最后,当采煤塌陷区改善效果初见之后,还可以加强矿山地质公园或者生态农业园林等场所的建设与管理。
(二)有积水的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针对有积水的采煤塌陷区,主要存在着积水多、区域形状差异大、地表渗透性差等特点,所以在进行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可以对积水区域的大小、深度等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和历史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理方式。例如,如果采煤塌陷区与湿地公园、水库、鱼塘、湖泊等地之间的距离很近,那么就可以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旅游业来带动养殖业、农业的发展。这样一来,既可以对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改善,还可以创造相对理想的经济效益[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煤炭企业不合理的开采行为,使得我国采煤塌陷区越来越多。为了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对此,可以根据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不同的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并通过植树造林、打造生态园区、建设地质公园、发展养殖业等方式来改善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现状。
参考文献:
[1]李焕伟.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探析[J].能源与节能,2020(03):65-66.
[2]刘健.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2):127-128.
[3]冯旭东.基于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的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07):90-91.
[4]王小宁.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8,9(02):158-159.
[5]郝晓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06):111-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