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 1000932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
1.研究背景
人类的生存生活离不开水源,纵观历史国内外城市大都是依水而建,滨水而兴,河流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改造自然能力的发展,许多城市的水系遭到了污染破坏,河道的走向,湖泊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
翻开北京的地图,能够看到一条条河流和许许多多的湖泊镶嵌在这一方土地上。北京的水系受到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类的影响,在上世纪中叶,受到了污染或者被改造为暗河,景观和功能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北京许多的历史水系渐渐地恢复了历史风貌,以更秀丽的形象展现给世人。
重点选取北京南苑地区现有的水系分布,调查水系水文和景观建设情况,同时研究该地区水系历史演变情况。通过对南海子公园建设案例的分析,总结水系案例实践中的成果与经验。
2.历史与发展
历史上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城正南,占地约210平方公里,湖泊沼泽,密布其中。南苑地址边界地跨了今天的旧宫镇、瀛海镇、大红门镇、西红门镇、南苑镇等地区。清朝政府对南苑的使用,沿袭了明朝的范围,南苑在两朝的占地面积相差不多。南海子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更替,见证了王朝的荣辱兴衰。自身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逐渐展现给世人,从中了解他曾经的历史演变。
在20世纪,由于对该区域缺少规划和保护,人口激增,大量违章建筑以及生产生活垃圾,致使这里沦为垃圾堆放场,境内的凉水河、凤河则变成了城市排污的河流,境内的湖泊或面积缩小或消失湮灭,曾经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复存在。
随着北京新的规划编制与发布,以及“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由北京市林业局专家考察论证,决定在南苑地区建设郊野公园,利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麋鹿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京南的郊野公园,与北部的奥森公园遥相呼应,重现南海子皇家苑囿。
3.建设与解读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关注南海子历史文脉,将南海子做为辽金元明清五代皇家苑囿的历史进行研究,在景观营造方面,以自然生态理念结合皇家猎场的的野趣,把南海子公园建设成文化型、郊野型、创新型的湿地公园。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确定的市域四大郊野公园之一,总体规划面积11.65平方公里。二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打造了“一阁、一线、两点、三宫、一寺一庙、九台环碧”的历史文化景观。
3.1历史文脉
依据南海子特有的历史背景,进行规划建设,因此在建设中,通过景观结构来展现其自身拥有的皇家文化和苑囿文化。清朝康乾时期,皇上多次到此狩猎,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就曾到南苑40多次,在此留下了许多题字和诗词。“南囿秋风”为明代的燕京十景之一,公园建设期间,努力建设并恢复了这一历史景观。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最初是在皇家苑囿里圈养,后来因为侵略者而在中国灭绝,而后又从英国引进放在麋鹿苑饲养。
麋鹿苑的建设与展示,给游人提供了科普与回顾历史的平台。
3.2自然特点
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历史树种和乡土树种。在植物原则上,既有杨柳、香蒲、荷花等亲水植物,又有海棠、玉兰、牡丹等皇家庭院植物。景观营造上,注重四季的变化,重点营造春花、夏鹿、秋风、冬雪等景观。春季,园中的桃花、杏花争相开放,湖边的杨柳随着春风伸展;到了夏季,嗷嗷鹿鸣的麋鹿苑是游人竞相驻足的地方;银杏、黄栌及芦苇装扮的秋景,使得“南囿秋风”再现燕京;冬天的南海子白雪茫茫,迎风屹立的松柏,更是将北国风光展现的淋漓尽致。
3.3湿地的恢复与展示
麋鹿苑区域重点打造湿地景观,除了湿地生态恢复,还营造了鸟岛用以丰富景观,体现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湿地重建的水源来自小红门再生水厂的再生水,经过再生处理的生活废水,循环后进入湿地,再由湿地过滤流入城市水系,充分体现了湿地做为“地球之肾”的作用。园内湿地展示区通过标识牌给予各种类型进行介绍,游人在植物群落旁行走,游览中增加对湿地认识。园区还设有一些小岛,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在远处设置观鸟点,为游人提供欣赏的地方。
3.4生态节能
南海子公园是在一片垃圾堆积的地方恢复建设的,公园建设既解决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等问题,又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利用。公园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部分用作堆山填充或者道路基础,部分打碎分拣经用在人行道面层铺装等处。生活垃圾本着不易降解的用PE膜密封填埋,有机物垃圾可降解的为土壤增加费力,公园一期建设过程中有6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被生态化处理。
4结论
通过南海子公园的建设,解决了原来该地区流动人口多、环境脏乱差、水体土壤污染严重、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南地区的发展。另外通过恢复湿地、建设麋鹿保护区、展示南海子历史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等手段,改善了周边环境,提高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等上位规划的实施,南海子公园北侧开始实施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再现南苑历史印记,打造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文化景区”的规划,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南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挖掘和呈现南海子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蔡蕃.北京古运河与城市供水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2]蔡青.城市设计与历史文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10]高世良.南苑杂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15]侯仁之.北京城市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6]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