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推动矿山生产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生产安全性的关键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化调度,及时处理好抢险救灾工作,为生产决策提供重要指导意见,有利于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果。由此可见,分析信息化管理在矿山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信息化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及信息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矿山;安全生产;应用
1信息化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已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事故都是因为人为操作的不合理、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从更深层分析,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又包含管理层的工作失误与物体处于不安全状态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交汇,即信息管理工作组织不合理。所以,做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安全生产作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矿山企业可以借此获得各类有效的数据信息,同时对其加以识别、分析、转换与再生。矿山企业务必以“安全第一、严格检查、预防当先”作为首要安全生产原则,结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建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技术指导系统、安全监控警报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安全教育规培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使得矿山企业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强化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1信息采集与基础数据库
从矿山的多种数据库中收集相关的有用信息,整合成一个动态、实时、可随时更新并立即呈现给中央控制室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在构建基础信息库的过程中,应该先建立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有效融合智能采矿与高效安全保障技术、矿山虚拟现实模拟与可视化仿真技术、矿山3S技术、矿山3D拓扑建模与分析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构建的基础信息库更加完善。
2.2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敲帮问顶方法已经难以帮助技术人员有效预测矿山灾害性事故的发生。目前,很多科学的矿山灾难性事故预测方法已经产生,并且得到了技术人员的广泛应用。如射频发送跟踪系统、探地雷达、微震监测系统、火灾预警系统以及应力监测仪,等等。运用此类方法并结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检测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通过设在井下的进风巷道、采空区观测点、机房峒室以及各采掘工作面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控井下生产环境中的温度、炮烟、一氧化碳、湿度以及氮硫氧化物等,将井下相关数据发至地表,以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出警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安全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射频定位识别技术,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安全信息数据库进行连接,将井下相关数据录入大型综合数据库中,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环境安全状况和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实时显现在主机上,这对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很有帮助。在分析计算理论和方法时,还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对围岩与地表变形有限元进行利用,以此来预测矿山灾害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矿山灾害性事故造成的损失。
2.4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要想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就必须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进行完善。必须通过连接其他检测系统来反映矿山的生产情况,及时调阅安全信息、机电运输及通信、供水、供电、排水、避灾路线、通风、防尘和地测等实时资料,以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
3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矿山企业数据库
矿山企业若想创建一个完善且全面的企业数据库,便需要先确定好创建该数据库的主要细节与流程。创建一个独立的数据库需要先从启动工作入手,其后再确定好技术环境与数据库的主体,再开展数据建模、数据库细节设计、数据的进一步转换、对原数据加以定义与管理、研发用于用户决策的数据分析工具、管理企业数据库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多站在安全组织管控、场地、设施设备管理、技术应用、职员行为管控等多角度加以分析考虑,创建完善、健全、合理的沟通机制,通过构建内网来满足联络沟通需求,并按照Client/Server与Browser/Server这两类模式来进行模型的设计。同时,要安排职员在办公电脑上安装好对应的客户端与软件,或是直接把数据库安装于矿山企业的总部。在数据库的模块划分方面,首先需要区分事故登记表、事故相关人员登记表与国际表等。还需要创建其他功能更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库,例如:气候环境数据库、设施设备数据库、生产作业数据库与员工管理数据库等。由此,将矿山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全部数据都采集储存起来,若是企业具备足够的技术条件与经济实力,则可把这些数据库资源实行综合分析,构建出一个更加全面且完善的大规模数据库,为矿山企业的生产作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促进矿山的生产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矿山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3.2建立安全评价体系
矿山企业创建安全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对生产活动实行可行性、安全性分析,而且对生产流程中潜在的危险性因素实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而制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降至最低且经济花费最少的投资方案。当前,国内矿山企业采取的安全评价方法大多为定性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指数评价法、安全事故树分析法等。而在诸多类型的安全评价方法中,应当基于矿山企业自身的经营、生产现状,选取最为适宜的评价方法,再借助计算机技术,全面采集相关安全信息,提高矿山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安全评价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而在企业中创建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得矿山开采工作更加具有可靠性保障,降低以至杜绝在生产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最终达成降低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风险与企业经济损失的目标。
3.3及时对安全技术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调整
根据上一节安全评价所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源头,并向相关人员征求意见作为参考,查阅事故与隐患出现过程的相关记录,明确引起障碍出现的主要因素,以及该因素的影响范围与作用程度,通过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调查、人机工程、管理控制、制度体系等)与硬件(设备、仪器、操作方式等)两大方面一同探究涉及事故隐患排查、方法的策略与方案。对于问题的补救则主要采取下述措施:(1)对现有技术实行更新与完善(主要是安全设备、工具以及管理系统方面);(2)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其个人专业素养;(3)颁布安全操作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对现有工艺流程实行改进;(4)判断采取某类措施的急迫性,调派人力和物力将其实现;(5)对每项措施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分析重要性程度高的措施是否存在遗漏与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实施期间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要情况下需要按照过往实例经验实行再评价,对补救措施加以调整。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但当前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为有效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应当准确把握技术管理的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特征,将现代信息技术妥善应用于矿山安全管理中,探索经济且效果显著的矿山安全管理方式,提高矿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探索[J].刘亚雄,洪松.现代矿业.2019(11)
[2]露天开采矿山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李立洲.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