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施工企业现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方案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吉光辉 阮雪涛
[导读] 摘要:随着管理手段的发展,目前施工企业现场的财务会计作用已弱化,并出现内耗。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局工程局有限公司  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管理手段的发展,目前施工企业现场的财务会计作用已弱化,并出现内耗。为此,从“业财融合”入手,搭建管理会计的模型。
        关键词:财务会计;业财脱钩;管理内耗;融合;管理会计
        1、现场财务管理依然偏重财务会计的职能
        施工企业发展多年来,虽有信息化手段的加持和财务人员知识的提高,然对于现场来说其财务管理依然偏重财务会计的职能定位未改变。根据国内几大施工央企的调查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项目化管理实施便在现场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过程中经历了手工记账簿、电脑表格化、会计电算化;财务人员从师徒相传、会计专业化中专生、到综合性财会专业大学生。虽工作效率及知识不断提高,但现场财务工作的定位和重心依然停留在“账房先生”这一固化角色上:以项目部为对象,以货币为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最终完成月报、季报、年报,最终上级单位的财务汇总使用。根据各大施工央企的了解,多数现场财务人员在过程中不直接或不主要负责经济测算、指标控制和经济分析,而是根据别人需要提供管理人员及办公成本的数据而已。
        表1:财务部在项目预算、费用控制及经济分析中作用
        2、现有的财务制度出现了问题及矛盾
        多年来企业为相互制约,现场财务管理恪守着出纳、会计和主管“三足鼎立”的审核监督结构,出现了“业财脱钩”和工作强度不均的问题及矛盾。随着货币数字化、网络会计电算化、移动办公软件的广泛应用,目前现场财务人员主要工作集中在贴发票、复核、记账、报表和支付。久而久之,现场财务人员基本与现场业务脱钩了;甚至出现了财经类高材生因感到无聊或无前途而辞职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工程技术部、合同商务部和安全环保部等人均劳动强度远大于现场财务部,但各自收入基本一致。一方面财务脱离业务,形成了一些“公主病”:不紧不慢、制度不适用业务;另一方面出现“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现场财务人员不仅不能为项目盈利服务,反而消耗较大成本,并进一步出现了内耗和摩擦。
        表2:财务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给其他业务支持情况

        3、管理变革需对现场财务管理进行转变
        上述现象,充分说了现有施工企业现场会计人员始终是“账房先生”。随着建筑企业管理的变革:精细化管理、扁平化哑铃型组织结构,目前的施工企业现场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建立新的模型。为此提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会计的新思路。
        4、审核监督将监督融入管理流程
        目前资金集中化管理的制度、支付审批的制度和合法依归性的巡查的实施,完全可以取消传统出纳、会计和主管“三足鼎立”的审核监督结构,将监督融入到管理制度。纵观国内现有各大企业,近年来未曾发生过任何一起“左手进右手出”的案例。在制度中嵌入并明确各项记账和支付活动的申请、复核和监督人员责任和重视支付审批流程,精简财务会计的人员编制。
        5、建议将财务及合同融合
        为解决业财融合的各项难点(见表3),确保高效的服务现场,将经营合同与财务人员进行融合。将财务会计职能融入经营合同中或者将合同经营业务融入财务会计中;将管理会计和合同经营业务职能融合,由部门负责人统一负责;进而联合形成经营财务部,一方面打破经营财务业务壁垒,另一方面修正双方片面的定位,同时实现信息及业务知识的互补。在部门中仅设置一名办事员负责日常的记账、算账、报账、报表编制工作,该会计人员接受部门主任的管理;部门主任由懂业务和懂财务的复合型人员担任。新型经营财务部的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综合考虑项目部各项合同支付条款、预算与成本、业务流程及考核等事项,组织负责全面预算和盈亏过程分析,牵头负责业绩考核制定和执行,为项目综合管理提供建议意见。
        表3:财务人员角度业财融合的难点
        结束语:新型管理模式较原模式节约3万元/月的管理成本,减少业务和财务工作强度不均的矛盾,有利于业务和财务融合更好的为现场管理提供服务。过程中会计人员无形的会走进业务、走进流程和走进数据,并融入规划、融入决策、融入控制和评价;通过改进管理为现场创造经济绩效。
        参考文献:
        郭永清.管理会计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