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6期   作者:张海霞
[导读] 探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张海霞
        吉林市中心医院 邮编吉林省 吉林市13200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以护理模式的不同将研究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2019年7月-12月)于我院急诊科中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第二阶段(2020年1月-6月)于我院急诊科中实行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分别于两个阶段中抽取500名急诊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退换挂号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且分诊准确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平均就诊至处理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且救治及时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对急诊预检分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成效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预检;分诊;应用效果
        预检分诊是临床急诊科中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临床急诊中实行更为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1]。本次研究以急诊预检分诊的护理方式为议题,深入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以护理模式的不同将研究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2019年7月-12月)于我院急诊科中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第二阶段(2020年1月-6月)于我院急诊科中实行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研究开始即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p>0.05),具体介绍如下。
        性别:男性/女性:观察组:288例/212例,对照组:285例/215例;
        年龄:观察组:18-77岁,平均(44.55±5.10)岁,对照组:18-75岁,平均(44.49±5.21)岁。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进行接诊,在患者入院时接待患者,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评估患者伤情,进行对应分诊,积极抢救;
        观察组:①接诊护理。在受到患者家属发出的急救信息后,应当主动与患者家属 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且可适当抚慰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家属应当冷静,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患者病情的初步评估,以加强患者的抢救成功率;②抢救中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由一名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同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其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进行评估,配合主治意识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支持,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化验检查,同时设置心电监护设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一定要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仔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则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并采取措施处理,做好患者病情及治疗过程的全纪录,保证病例资料的完整性;③抢救后的护理。待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护理人员应当准备好患者转运的相关药品及设备,保证患者的护送过程平稳、迅速、安全,待患者进入普通病房后,抢救护士也应当与住院护士进行患者基本信息的交接,同时做好抢救药物以及相关导管标识的交接,待准确无误的完成交接工作后,住院护士对交接内容进行签字确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诊预检分诊患者的日均退换挂号例数、分诊准确率;患者就诊至处理平均时间与救治及时例数;对急诊预检分诊的满意度[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借助信息软件SPSS20.0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分诊准确率
        观察组急诊患者退换挂号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且分诊准确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就诊患者数量多而杂,就诊人流量大,传统的预检系统对患者病情判断准确性较差,无法完成急诊就诊患者的快速、高效识别,常导致临床急诊中秩序混乱,危重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识别与救治,在急诊过程中常出现因病情突然恶化或猝死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导致医患纠纷[3-4]。因此在医院急诊就诊中进行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急诊中的随意性和分散性,保证预检质量,同时分级分诊还能够显著降低急诊患者就诊至处置时间,当患者到达分诊室后,分诊护士能够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出快速判断,将急诊病人分流,使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得到先行救治,而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或能够待诊的患者则在相应的区域进行就诊,保证了医疗效率,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候诊时间,也使得急诊患者在就诊时聚集在一起,影响急诊效率,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5]。
        综上,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提高急诊运转效率,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效果,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丽华.分析急诊预检分诊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17-118.  
[2]罗琳娜.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满意度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16):158-159.  
[3]吕素华.人性化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33-3834.
[4]陆彩云,毛卫婷,林琳.急诊预检分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77-179.
[5]于晓磊,王毅.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