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雪 魏田利 孙玉鸣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科 北京市 102200
摘要: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支原体肺炎出现的主要原因,但同其他病因所致的肺炎疾病相比较,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差异,故为保证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的病情,准确且有效的肺炎支原体检验手段便十分重要。为此,本文便通过查询相关期刊资料的方式对肺炎支原体的常见检验方法进行了整理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检验
肺炎属于呼吸科常见疾病,顾名思义,肺炎的发病位置在肺脏,并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发热。现代研究发现,肺炎具有发病率高和病情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病情便会在短时间内发展恶化,最终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一般来说,肺炎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所致,在临床上不同病因所致的肺炎临床症状相近,但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明确患者的致病原,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才可有效缓解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导致肺炎出现的一种常见致病原,有MP感染所致的肺炎又被称之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以干咳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通过对症给药便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预后效果较高,仅有部分患者会因治疗不及时或其他因素导致病情恶化。近几年,因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影响,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MP感染所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已显著降低,广大患者的病情往往难以有效改善[1]。因此,针对肺炎患者的病原体进行检验,明显患者的感染类型及致病菌耐药情况,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显著。为此,本文便针对MP的各类临床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对各类检验方法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1.MP检验方法
目前,临床诊断MP的检验方法繁多,血清学检验、抗原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和培养法等在MP检验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1.1血清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是一种对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与分离培养出得到未知纯种细菌或标本中的抗原进行血清学反应,以确定病原菌种类的检验方法。相关研究指出,血清学检验方法更适合大量样本的集中检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高效省时等优点,在各类病原菌检验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2]。但是,该检验方式也存在明显缺陷,如检验过程中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和抗血清制备时间较长等,且该检验方式对于感染早期患者的灵敏度较低,无法做到精准判断。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清学检验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酶免疫试验、电化学发光法和明教颗粒凝集试验法等。
1.2 抗原检验
抗原检验是一种利用已知抗体对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应抗原进行检测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MP抗原检验方法包含免疫层析法、ELISA定量法、Ag-EIA法和量子点标记抗体检测法等措施。其中免疫层析法在检验MP时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量子点标记抗体检测法则具有结果出具速度快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在早期MP感染患者的诊断中效果显著;而ELISA定量法则同样具有结果出具速度快和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存在突出的交叉反应问题[3]。但是,因抗原检验方式需要准备MP特异性抗体,故该检验方式并不适用于临床检验。
1.3 分子生物学检验
分子生物学检验方式一种利用生物学手段对样本内的一些大分子数据进行筛选检验的方法,其中的聚合酶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目前临床直接检验MP时的首选措施。临床常用的MP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包含巢式PCR、多重PCR、实时PCR和咽拭子样本RT-PCR等。相关研究指出,通过靶向核糖体RNA区域进行MP的诊断,可以精确鉴定MP且该检验方式的检测范围也较大,是诊断MP的可靠技术[4]。
1.4 培养法
培养法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为特定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以方便对该特定微生物进行检验、研究的技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采集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痰液样本,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皿中是否存在MP,以确定患者的肺炎类型并方便后续耐药试验等措施的施行。但是,该检验方式缺点明显,不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细菌培养,且当受检者体内存在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时,可能导致培养法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并且,在进行MP培养时还易受到细菌或真菌的污染,从而导致假阳性的提升,故该检验方式也不适用于临床[5]。
2.讨论
肺炎作用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威胁。肺炎支原体肺炎作为肺炎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也对无数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通过各种检验方法明确受检者的肺炎疾病类型,对于广大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的几种常用MP检验方法中,血清学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但面对感染早期患者的检验室存在灵敏度低的问题;抗原检验虽可准确检验MP,但因需准备特异性抗体,故不适用于临床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的结果可靠,但所需设备往往过于昂贵,故实用性价值较低;培养法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可行性较低。由此可见,各类MP检验方法均存在明显的优缺点,这便要求各级医学机构在进行MP检验时应根据临床需求做好检验方法的合理选择。同时,医学界也应加强对于MP研究的深入,通过加强研究的方式发现新的MP检测靶点,以便于更加简便有效MP检验手段的开发,促进患者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泽,于少飞. 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5):550-552.
[2]徐王彪,陈洁红. 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 安徽医学,2020,41(03):333-335.
[3]贺凌煜,朱文勇,杨丽源,等. 肺炎支原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20,31(01):112-116.
[4]郭昱瑄,张盛玉,王熙业,等.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2019,32(11):26-28.
[5]李青曌,史文元,陈虹亮.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09):84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