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唯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意度、手术耗时、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意度、手术耗时、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配合;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效果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量下降,容易导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卧床休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近期疗效优于其他手术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和老龄化的加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呈明显增加趋势,但传统的内固定等治疗方法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导致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其他不良后遗症。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本研究探析了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实验组年龄61-78岁,平均(65.34±4.01)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61-76岁,平均(65.45±4.42)岁,男:女=29:11。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1)入院后护理。巡回护士做了自我介绍,问候了病人,缓解了他们的恐惧和紧张。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与主任医师、麻醉师核对患者信息,填写检查表。(2)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点设在对侧上肢(18号静脉留置针)。麻醉前,巡回护士详细检查输液是否通畅,即是否有渗漏。(3)物资管理。仔细清点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合理摆放器械。器械护士提前30分钟洗手进入手术室,检查器械、检查电力系统接线情况;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缝纫针、纱布、器械数量;将器械分类,按操作顺序依次摆放,再按不同型号由大到小整齐摆放,以便手术时能更快送达。(4)麻醉配合。麻醉体位为健康侧卧位。一名医生拉起受影响的肢体,并将其与身体一起移动。另一名医护人员轻轻抬起病人的身体,慢慢转身,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腰麻生效后30至60秒,此时,巡回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由于多种慢性病或器官衰退并存,老年人对失血、失水较为敏感,术中对低血压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因此,有必要稳定血压,维持血氧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开始前,可输注300至500毫升的平衡液以预防低血压;如果血压低于正常值,可按医生指示使用麻黄素。(5)体位护理。将患者翻转至90°侧卧位,将托槽上下两层分别置于双上肢,并将长方形坐垫置于胸部下方,防止腋窝受压,将枕头置于头部下方,保持颈椎处于中立位置,做好手术后的交接班工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意度、手术耗时、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行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护理前两组此类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后实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4.21±3.67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1.12±0.12分优于对照组84.45±3.01分和3.45±0.56分,P<0.05。
2.2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4.21±3.21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80.45±2.12分。
2.3手术耗时、住院天数
实验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73.24±0.21min、5.62±1.21d短于对照组85.45±1.21min、7.45±1.21d,P<0.05。
2.4并发症率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有1例,占2.5%,而对照组并发症8例,占20.0%。
3讨论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术和麻醉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创伤,难免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还可能造成后遗症和并发症。这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3-4]。作为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围手术期的管理知识,特别是要配合医生和麻醉师,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髋关节置换术是手术中的一项大手术,手术对象多为高龄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加之手术的影响,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增加。因此,术中实施规范化的外科护理配合非常重要[5-6]。传统的护理协作方式大多是按照手术室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人员配置和协作操作标准明显缺乏,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差,护理差错时有发生。而对术后患者身体康复意识不足,工作较为僵化。本研究充分考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高危因素,将计划式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显示实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意度、手术耗时、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一组的数据表明,积极谨慎的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而且可以恢复患者的部分或全部功能,通过手术前后的综合护理,加强了护患沟通,满足了患者的不同需求,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旭.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06-207.
[2]胡爱萍.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02):95-97.
[3]任凤.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J].智慧健康,2020,6(12):115-116.
[4]黄佳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手术室规范化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0,15(05):164.
[5]张红英.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116.
[6]唐海鹰,暴海燕.手术室护理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