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善
身份证号码:37088319890701****
摘要: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中,实施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其中尤其是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现场管理阶段,是建筑工程由图纸规划向现状实物转变的过程,是决定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关键所在。同时,施工现场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的优化,也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成本管控水平和综合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引言
施工现场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国的基础建设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发展,正逐步由粗犷式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而施工现场的管理及相应的优化措施,最能体现改革的成果,同时又能通过平衡质量、安全、成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侧面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
一、项目管理与施工管理的区别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指从一个项目的开始直至该项目的完工,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从而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二)施工管理的概念
施工管理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是指一个项目实施阶段中的施工阶段,通过现场的具体管控,从而使施工现场的管理在质量、安全、成本方面更具竞争性。
(三)项目管理与施工管理的区别
项目管理是一个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它包含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保修阶段。项目管理包含施工管理,而施工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阶段中的施工阶段,相对狭义。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工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不断变化,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度,但在现实中事实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从业人员去努力完善。
(一)现场管理缺乏计划性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基础,夯实的执行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动辄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或投资几亿元,其需要一砖一瓦、一平一方地落实,而施工计划或者管理策划没有前瞻性,缺少对施工的指导,势必造成施工过程中的杂乱无章,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项目实施的难度。
(二)现场人员素质欠缺
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良莠不齐,而工人的技术操作能力、工作态度积极性都差别较大,许多引进的先进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落实因具体操作人的“嫌麻烦”而不能有效贯彻,这无形中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以及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
(三)管理方式粗放
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德国等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的管理方式还过多局限于“人情”管理,关系交情,没有体现制度管理的优势;再者,我国的现场施工管理比较粗狂,事情没有做足做细,精细化管理不到位。
(四)人员培训较少
针对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比如安全方面的安全交底、三级安全教育等,比如质量方面的技术交底、专业施工工艺培训等,人员培训次数和真实性均缺少过程检查。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而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正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要及时地走出去、引进来,不断优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准。
(一)前期策划
施工现场管理的策划主要是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就已有的项目概况、场地现状、工程规模、计划工期以及拟达到的项目建设目标等信息进行统筹和分项布置。通过项目策划排布,明确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确定项目的进度目标以及人材机的分阶段供给计划,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之下,分解各项工序。此外,工程项目策划还需重点分析项目实施工程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策划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保证策划方案的落地性、可执行性。
(二)穿插提效
施工过程的穿插提效是保证施工工程适应现阶段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环保治理环境,抵御无效工期,提高项目交付成功率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是先基础再主体后砌筑抹灰最后才是装饰装修等工作,相当于上一个工序都当成了下一个工序的紧前工作。上个工序没有结束,不开展下一个工序的施工。这种传统施工作业虽然降低了各个专业、各个施工单位、各个工序之间的交叉作业,但无形中延长了工期,显然已不能适用现阶段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需求。穿插提效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绿城地产引入的,而万科和碧桂园对工序穿插给予了大力推广。穿插提效又称工序穿插,其颠覆了传统工序的施工概念,能够更好控制和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进而从侧面提升经济效益。当然,穿插提效工作考验了一个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施工能力(图3)。
(三)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是相对粗犷式而言的,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有效举措。对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解读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提前对管理的策略和管理的责任进行细化与层层分解,落实到点、责任到人,促进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并且能够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工序内容中。
首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从头抓起,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前准备阶段,就需要针对整个工程的人材机、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分项制定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不但要做到专人专项专责管理,而且还要形成施工日志、施工记录和检验记录,详细记载每一步的施工动态,以备查阅。
其次,在工程施工进程中,精细化管理工作还应考虑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与工期进度间的矛盾平衡。如何根据施工现场的作业区域、作业性质和危险等级等情况,并对作业次数、作业范围、作业时间等频次进行详细划分,制定动火作业许可、密闭空间施工许可、工期段低于标准工期的许可等事前申请。运用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对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大有裨益。
最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有始有终。特别是在工程的竣工阶段,除了按照政府要求的资料和图纸整理归档之外,需要特别整理与图纸有出入的设计变更项以及与图纸有显微变化的一些繁琐项等等,此类问题要最终归档并传递给建筑工程的使用单位,以备使用阶段的问题排查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四)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相较来说,建筑工程行业属高压行业、专职行业和高危行业,行业属性决定了从业人员无论是一线还是管理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再者,想要提高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与质量管理机制,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
这一切,都需要定期组织现场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要不断强化过程中各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定期的安全培训、质量培训、进场前和立场时的教育、消防培训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一线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过程培训中要积极聆听一线人员诉求,做到问题早发现、快处理、妥善后。
结束语
综上,建筑工程具有资金密集、专业性强、施工复杂、周期长的特点且容易受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如何采取针对性地优化措施,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其优化措施[J].江伦涛.建材与装饰.2017(06)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及组织协调措施分析[J].沈晓平.居舍.2019(20)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及技术应用的措施[J].池杰.山西建筑.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