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龙
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工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这项施工工艺因其特殊的施工位置,对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有效应用高支模施工工艺和技术,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该施工工艺,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实现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1.1内涵
高支模施工技术,即将高度相对较高的钢筋等应用于大规模框架建筑中并形成支撑体系,会直接影响房建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且此施工工艺稳定性将对建筑整体稳定性带来较大程度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操作方面,始终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高支模施工技术相对特殊,且作业高度高,大部分均为高空作业,风险系数较高,易发生意外事故。为此,建筑企业应合理采用相关安全措施,采用安全手段,使风险发生率降低。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会选择较长钢筋,以建筑构筑为支撑结构。由于施工材料高度大,且施工工艺尚未成熟,灵活性相对受限,直接增加了高空作业难度,使施工作业人员面临严峻挑战。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施工材料造价相对较高,会循环使用施工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结构安装并定型后,应拆除高支模。由于其高度相对较高,增加了作业难度,在拆除高支模时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1.2应用意义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建房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施工技术、建筑美观性、建筑质量等方面。在此背景下,为顺应市场发展以及时代需求,在实践作业期间,须改进建筑技术,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便于开展建房施工建设,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速度,促进现代建筑行业发展。
其一,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借助钢筋等支撑结构,能够增强建筑物整体稳定程度,增强抗干扰能力与抗压能力。其二,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加以利用,能够对建筑物外观进行合理化控制,与多样化结构需求相适应。其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建筑行业开始强调绿色环保无污染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以保证资源使用率不断提高,减少不必要浪费。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切实体现了以上理念,可对施工材料消耗与设备损耗等加以控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以高空作业为主,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需在工程项目事前综合分析并排查潜在风险,特别是抗压能力、高度与设备运行等。工程项目初期,必须参考操作规范与流程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规避意外事故发生。
2高支模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2.1高支模检查技术
土建施工单位在安装支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资格。在进行支架安装期间,需要对承载杆件以及剪刀撑等构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还需要确保搭接的长度满足标准规范,最大限度的减小偏差,从而给架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供保障。在确保施工安全以及质量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关注整体的施工进度,如果发生实际搭设情况与技术交底内容或者是施工规划不相吻合的情况,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以此确保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规范,同时保障施工的进度跟上预期的施工工期。
2.2搭设支撑架
支撑架的搭设工作是进行高支模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具体的操作中,施工人员在进行支撑架搭设时,必须逐排通层搭设,同时还要确保立杆与水平杆之间连接的稳妥和牢固,且确保纵向、横向扫地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高度不能超过20cm。此外,四周的立杆支撑也要设置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剪刀撑,脚手架立杆垂直度的偏差也不能超过50mm,如果是较高的H段立杆,其偏差相对值也应保持在H/600以下。并且在扣接剪刀撑与水平杆时,搭接的长度不能低于1m。最后,相邻的2根水平杆接头也不能设置在同步或同跨中,需要保持超过50cm的距离。为了保证支撑架的安全和稳定,还需要借助已浇筑的构筑物来进行连接。
2.3高支模验收技术
在完成高支模架施工之后,还需要对其质量和安全进行验收。其中模板的材料、支撑间距、垂直度、剪刀撑和扫地杆等是否得到合理的设置是重点验收的内容。同时,还要及时测算模板的安全系数,必须保证其大于3。此外,模板验收的重点内容还包括重点部位的承重能力和对接部位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因此,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要对高支模板体系的验收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和把关,并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将验收的结果上报给项目经理,一旦结果不符合项目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整改,然后重新搭设模板。
2.4混凝土浇捣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高支模施工工艺,与其他施工工业基本类似,也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捣作业。而且,该施工工艺运用的混凝土也是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及一些人工砂石骨料等制成的,还包括一些具有引气、减水和缓凝作用的材料。在调配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水泥及其他掺合料,并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配合比,以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还应提前用水将已构筑的模板充分浇透,以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而且,在浇筑时,施工人员还必须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和碾压次数,严格采用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并避免支撑系统受到偏心荷载的应力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每一层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应控制在35cm左右,而振捣工具应插入下层5cm左右,并切实控制好混凝土的泛浆与压实度,以确保混凝土浇捣作业的质量。当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施工后,还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以有效提升高支模施工的质量。
2.5高支模拆除技术
支撑架拆除按照先上后下、逐层拆除的原则,先拆上层,再拆下层,和搭设顺序相反。在拆除支撑架固件和配件时,先外后内、由上而下。对高支模中较高的立杆拆除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当拆除立杆的高度超出建筑物两层高度时,先拆拉杆,再同时拆除立柱和水平拉杆。在拆除跨度4m以上的立柱时,采用先中间再两边的拆除方法。在支撑架的拆除过程中,严格规范施工方法,在拆下的配件,要按照规定放置在正确位置,禁止向下抛掷。支撑架的拆除作业要充分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支撑架拆除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代房建建筑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其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稳定性。因此,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及其技术人员必须结合现实情况,设计合适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其难点、要点及重点,并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全面的技术交底。同时,也应针对施工可能发生的危险编制应急预案,有效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保障高支模施工安全、高效地开展,进而推动整个建筑工程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及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忠泽,张健等,建筑施工模板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刘海飞.浅析高支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城市经济2010,31(08).
[3]何凯华.大跨度结构高支模系统的设计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4,0(10):120-121.
[4]文志松,王志凯,李娜.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16(05):113-114.
[5]韩智辉,牛淑红.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