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激活—探究”模式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王鹏
[导读] 物理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探究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缺乏、课堂效率低下、物理思维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提出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首先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就初中物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王鹏     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初级中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探究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缺乏、课堂效率低下、物理思维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提出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首先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就初中物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激活探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3-025-01

        初中是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的最初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关键时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凭口述课本知识或者在黑板上画实验图来讲述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不仅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早该被时代所淘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将“激活-探究”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在初中阶段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辅,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新课程中要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游戏创设情景、设置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实验的方式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样一来学生喜欢教师的同时会爱上物理课堂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通过有趣的现象揭示更加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举例说明,如在气流上旋转的乒乓球、被铁尺牢牢吸引住的碎纸片等,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能够轻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需要乘胜追击,用有趣的提示或者与试验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剖析,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声的特点”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告诉学生先玩一个游戏,大部分学生都会趣味盎然地踊跃参加。然后教师再拿出七个里面盛放不同水位的玻璃杯子,用木棒敲出儿歌“小老虎”的拍子,并让学生去猜,学生既好奇又兴奋,会积极的给出答案。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样的水杯为什么会敲出不同的声音,以及声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等。教师上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立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教学内容上讲,物理相对其他学科更贴近实际生活,小到凝固结晶,大到气候变化,其学习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自主解决问题后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自信中不断尝试动手实验提高探究能力。举例而言,在“滑动摩擦力的性质以及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率先提出与摩擦力相关的可能因素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分析实验重点和怎样设置对比实验快速得出结论,接着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师从旁指导以防止以外事件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物理基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进行分组,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记性思维的碰撞,积极谈论中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所有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让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将各个小组的优缺点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失败与不易之处,并且养成手与脑相互配合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传统实验过程中将实验流程结论讲解地清清楚楚让学生如法炮制,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内心深处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落实,这种情况是坚决杜绝的,教师们在实验前是需要讲解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和物料,需要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的类型和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如在“电路的串联与并联”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单独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并简单地用实验验证。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目标,让学生把两个电路连接在一起进行实验,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给学生一些提示语,方法和步骤是教师在过程中需要提示的内容,在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必要基础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做实验的情况对实验进行总结,让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较为准确的实验过程。整个过程是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培养,教师要注意实验课程的安排。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活学活用
        物理是一门和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学生学习物理可以探索自然奥秘,研究生活中的物像变化以及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运用生活案例,激发兴趣是第一步,更是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一些物理概念有着错误的理解,如在浮力方面,学生认为重的东西总是沉在水底,轻的物品容易漂浮在水面,在结晶学里,学生不理解水结冰后为什么体积会变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更要采取实践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情来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反而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学习可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结语
        物理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验中运用知识,知识中联系生活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必备手段。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安排实验课程,将理论联系生活,并尝试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勇.中学物理“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