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那些事!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杨清菊
[导读] 说到缺血性脑卒中,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
        杨清菊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民医院   629100
        说到缺血性脑卒中,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不仅和多种原因有关,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给居民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正常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不利影响。曾有一位朋友,在清晨跑步时出现摔倒在地,并且出现了肢体无力/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即在路人的帮助下拨通了“120”,到达到急救中心之后,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经过静脉溶栓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目前这位朋友已经恢复部分生活能力。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理想方法,主要在静脉血管内使用溶解血栓类药物,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聊一聊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相关内容吧。
1、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性
        作为常见、多发疾病,缺血性脑卒给中老年人群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总体来讲,如若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养自身健康,或是身体护理,一旦出现严重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有很大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在发病早期出现头痛、头晕、身体乏力等表现,如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将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危害,如下:(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容易引起患者血液粘稠,随着病情进展,极易诱发血栓形成;(2)脑动脉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容易影响脑组织的正常运行,继而引起患者发生多方面功能障碍,例如视觉障碍、听力障碍等;(3)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易导致患者动脉缺血,造成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引起偏瘫、失语;(3)生活不自理、语言不明;(4)吞咽困难:与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有关。由此可见,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人体危害极大。所以,积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面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生应该告诉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尽早恢复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血液供应,并且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应该是卒中后“黄金4.5小时”,原因在于每早一分钟溶栓,可能减少200万神经细胞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终身残疾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便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静脉溶栓吧。
2、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
2.1静脉溶栓适应症
        如下:(1)年龄为18~80岁的缺血性脑卒中;(2)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rt-pA),或是6小时以内(尿激酶);(3)经颅脑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4)患者出现严重脑功能损害体征,且持续时间在1小时及以上。


2.2静脉溶栓禁忌症
        如下:(1)处于妊娠状态的女性;(2)合并脏器功能(肝、肾)障碍,或是严重糖尿病;(3)经测得,舒张压高出100mmHg,或是收缩压高出180mmHg;(4)体检过程中,发现存在活动性出血/外伤;(5)近期(3个月之内)头颅受过外伤;(6)血糖<2.7,血小板计数<100×109/L;(7)近段时间(3个月之内)患者发生了心肌梗死,或是脑梗死;(8)过去有颅内出血史;(9)近期(21天之内)胃肠/泌尿系统出血;(10)近段时间吃了抗凝药物,且INR>1.5;48小时以内接受肝素治疗;(11)近两个星期接受过大型外科手术治疗。
2.3静脉溶栓药物
        关于静脉溶栓药物,可分为三代,如下:(1)第一代溶栓药物,以尿激酶为代表性药物,作为双链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总体来讲,该药物具有致热原性、无抗原性等特点,再加上血栓溶解快、价格适中,所以应用较频繁,然而大剂量使用尿激酶时容易增加再出血风险。(2)第二代溶栓药,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为代表性药物,存在起效迅速、对血栓选择性高、代谢快等特点,其中阿替普酶的半衰期为7~8分钟,仅能结合较少的血浆中纤溶酶原,所以能够有效保证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出血风险。专家提议,该药物使用时的推荐剂量设定为0.9 mg/kg,最大剂量不能超过90毫克,同时在1分钟之内先静脉推注10%的阿替普酶,再静脉持续滴注剩余90%的阿替普酶,注意保证在1小时内滴完。(3)第三代溶栓药物,以瑞替普酶、替奈普酶为代表性药物,可有效弥补第二代溶栓药存在的不足,如用药复杂、半衰期短、颅内出血风险高、价格高、短期用药剂量大。瑞替普酶(r-PA)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成效显著。该药物作为t-PA缺失突变体,较阿替普酶而言,更有助于保留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作用,加上其半衰期为14~18分钟左右,且血浆清除率低,所以能够保证溶栓效果提高5倍左右。另外,专家指出使用瑞替普酶时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途径,不仅无需结合患者体重调整药物剂量,而且缓和出血风险相对低下。替奈普酶作为t-PA的变构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约为15~19分钟,此外该药物的穿透血栓基质能力更强,对于纤维蛋白的特异性而言,其较rt-PA高出14倍,除了单次静脉推注给药效果明显之外,还具有出血风险低、无促凝血等优势。结合以往病例分析,认为替奈普酶按0.25mg/kg给药剂量较rt-PA的作用效果更佳明显,主要体现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无脑出血/死亡风险等方面。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药治疗有所一定的了解,明确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第一代(尿激酶)、第二代(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第三代(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溶栓药物的优缺点。
总结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不仅损害居民身心健康,还会加重我国社会经济负担。本文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害性(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视觉障碍、听力障碍、偏瘫、失语、语言不明及吞咽困难等)及静脉溶栓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病就要做到及时就医,并且配合医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动的增强,让其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最后,希望本次文章提到的内容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价值,同时祝愿广大朋友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尽可能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