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坤
西充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西充 637200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病,我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工作。新生儿黄疸主要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是由新生儿自身生理特点所导致的胆红素水平过高,一般来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随时间推移自行消失,当然接受一定的治疗干预,可加快黄疸消退速度。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种种新生儿生理异常状态导致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由于病理性黄疸患儿存在一定的疾病影响,因此其黄疸症状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干预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如不能提供及时的治疗,那么在胆红素的影响下,患儿可能出现包括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这将对新生儿造成较为严重的生命危险。新生儿黄疸需要引起重视,一定要积极进行相应检查,在明确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治疗干预措施。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认识比较浅薄,这可能导致一些存在黄疸情况的新生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广大普通群众对于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本文将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大家阅读本文后能够对于新生儿黄疸的防治措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就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分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与新生儿自身特殊的生理状态有关,由于新生儿自身红细胞寿命相对较短,因此在红细胞破裂后,其中胆红素直接进入血液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因此会导致黄疸的症状。另外新生儿自身排泄功能尚不完备,因此胆红素排泄量相对较少而且胆红素生成量相对较多所以就会导致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其肝脏灭活功能比较差,其对于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也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黄疸。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主要包括胆汁排泄障碍、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以及异常生理状态下胆红素生成量增加这三方面。导致胆汁排泄障碍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包括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等。而肝脏对胆红素存在代谢障碍,主要与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缺氧、感染等情况有关。而胆红素水平增加,可能与患儿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存在溶血性疾病等有关,另外维生素缺乏以及存在感染情况,也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量增加,进而引发胆红素生成量增多[1]。
目前我们针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观察其黄疸持续时间,一般来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干预,只要保障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其补充所需营养一般在7-10天内即可自然消退。当然,即使是生理性黄疸,我们也要注意动态监测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如果水平相对较高或较长时间无法自然消退,应采取光照治疗或氧疗的方式来进行干预,照蓝光是生理性黄疸最常见也最安全的治疗手段,由于胆红素对蓝光光谱比较敏感,照射蓝光后,血液中的胆红素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能够更加迅速的排出体外,而蓝光主要由LED冷光源发出,因此对新生儿无不利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手段[2]。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应及时给予吸氧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白蛋白等进行药物治疗,白蛋白能够有效避免机体组织与血红蛋白结合并受其影响,而益生菌则能够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利影响。
想要有效预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孕妇在孕期一定要积极做好相应孕检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生命体征。孕期用药必须由医生指导进行,要避免使用一些对胎儿正常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的药物。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孕期一定要根据医生指导意见来进行相关物质的补充,一般来讲保障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不应胡乱使用一些保健品,更不要接触一些强辐射,避免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治疗过程中则要根据其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光照治疗两种手段,再药物治疗方面酶诱导剂是比较常用的药物类型,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增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通过二者结合来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其中苯巴比妥能够很好的增加肝细胞膜通透性,使血液中的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内并进行灭活处理。而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疾病所导致的黄疸,使用此类药物后,新生儿体内的抗原抗体反应得到抑制,溶血过程也得到控制,红细胞破坏量减少所以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也会得到控制。而且此类药物还能够很好的激活肝脏对胆红素的灭活功效,有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避免其对患儿产生更多不利影响。葡萄糖醛酸具有与胆红素结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来促进葡萄糖醛酸的生成,用这种物质来有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并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另外注射血浆和清蛋白同样能够有效结合血液中的胆红素,减少胆红素与其他细胞结合的情况。而光照治疗,同样采用蓝光源进行照射,其作用机理完全相同。还有一些患儿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例如存在先天性胆道问题的患儿,在出现黄疸症状后,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解除胆道闭锁的情况[3]。
我们想要有效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就必须在妊娠期间做好相应的孕检工作,了解胎儿健康情况,并在妊娠期间保持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另外在新生儿降生后要注意保持母乳喂养同时要保证这样能够有效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胆红素的整体水平。新生儿出生后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感染工作,要保持其体表卫生,同时要对脐部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出现脐部感染的情况。最后在妊娠期间,孕妇同样要注意做好一系列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大概率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有效预防这些疾病,能够保障胎儿健康,减少其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几率。
希望大家在阅读本文后能够加深对新生儿黄疸的了解,在出现相关情况后,遵照医生指导意见,及时接受相应治疗。
[1]田姣, 龚四堂.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0, 35(08):18-18.
[2]刘旭综述, 芦起审校. 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 儿科药学杂志, 2020(2):63-64.
[3]杨志敏.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 v.31;No.211(0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