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梦 (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 甘孜 626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2-033-01
教师首先应当是一名心理医生。这是新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新形势下的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而是是学生不良心理的扭转者。心理保健或许不是一名班主任首要的任务。然而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善于以科学的策略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将对班主任工作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心理状态,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心理状态,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应借助于问卷调查、家访、心理测试、微信群等等形式想方设法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心理方面的情况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而言,学生心理档案应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含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成员工作性质、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在校情况,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平常表现、获奖情况、道德、言行、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等。
2.学生个性特点。主要包括学生爱好、性格、品质、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
3.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程度深浅,是否接受心理教育
4.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对于未来有没有规划、学生具有的优势等等
二、小学班主任应制定科学的心理教育计划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保障
制定一套科学和全面的心理教育计划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和高效开展的有利保障,针对班级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制定团体计划,依据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心理教育计划,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要在学习策略、生活、未来规划等等方面加强指导。针对一些学生的个别问题要采用针对性心理教育,在概括中发现问题,找寻问题根源所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创造适宜的条件。
三、小学班主任应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活动这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1.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班会、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有序、课堂作业等等形式,让学生全面认知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此外,团体辅导的场所也可以在室外。
比如,操场、植物园、公园、名胜古迹等等。
实施团体教育是提高一个班级软实力的关键。所谓的软实力是班主任通过科学的策略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的积极和正面的条件。比如,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的教育方法等等。其中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是构建软实力的主要部分,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需要一种民主、和谐、互助和守规矩的环境,尤其是互助这是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主要条件。
一些学生离开父母的关爱到学校中学习,和教师和学生相处,许多学生不懂得人际交往技巧,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采用一些偏激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不适应学校学习,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不愿意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以至于产生恐慌、烦躁、焦虑等等不良心理,为此,班主任应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要性,以积极和开放心理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
2.个别辅导
针对那些少数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应采用个别辅导,这些学生往往以后进生为主。比如,恐惧学习、听课不认真、厌倦学习、对未来感到彷徨、言语粗鲁、身体残缺等等。为此,班主任应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用尊重、理解、合理的策略,通过倾听、咨询、疏导等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让学生茁壮成长。
班主任应对那些后进生要更多的关注,加强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交流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语言是一门艺术,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和学生交谈,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在交谈之前,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针对学生特定心理开展与之对应的策略,突破学生封闭心理,此外,书面交流也是叩开学生封闭心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那些个别学生,书面交流往往比语言交流效果更好,所谓的书面交流就是要求学生写笔记,这种交流形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班主任应采用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面和健康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科学和技术,应通过游戏、训练等等形式对学生心理进行深入和科学的扭转,运用角色互换、心理训练、氛围训练、团体辅导等等形式,让这些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专一原则,每次不要解决过多的问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深度和训练时间密切相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心理健康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方式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联合心理健康教育
同一阶层的心理辅导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年龄相当,和班主任相比,同一阶层辅导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由于年龄相当,经历相似,更容易交流,效果更好。
家庭心理辅导教育,家庭是学生出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只有家校联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应定期向学生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让家长掌握更加高效的心理教育策略,并邀请那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好的家长走到课堂,谈谈自身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鼓励其他家长向这些优秀家长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