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家风”传承调查引发的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冯鹤
[导读] 【摘 要】 本文从“家风”与“家庭教育”的概念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调查,主要探讨由“家风”传承调查引发的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家风 家庭教育 家庭

        冯 鹤 (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本文从“家风”与“家庭教育”的概念出发,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调查,主要探讨由“家风”传承调查引发的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家风 家庭教育 家庭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2-009-02
        一、家风与家庭教育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它是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因此,“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由此可见,“家风”是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延续性和发展性的一种家族文化传承。那么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家风”和“家庭教育”就必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教育,我们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对“家风”的具体实施和时代拓展。正是由于有了成功的家庭教育,“家风”才得以代代传承。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都在提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怎样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更是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认真阅读并品味这些论述,不仅深感习近平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而且也深感习近平反复强调全党和全社会都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问题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
        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之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就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还是“生活在家庭之中”。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有鉴于此,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了习总书记的良苦用心,并且进一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如何做好“家校共育,促家风建设”这项具体工作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家风建设
        家风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在家庭中的传承。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风好才会社会风气好,国家才会和谐稳定。良好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发并激荡成时代新风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误区,其结果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品德缺失、礼仪缺乏、道德标准下降、责任心不足、缺乏担当等现象。我国的传统家风受到了强烈冲击,家风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良好家风建设的主体在家庭,学校作为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渠道以及与家庭并驾齐驱的德育实施主体,应当在家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家校共育,促进家风建设,已成为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把“家风”搬进课堂,在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涵盖优良家风的内容,组织相关的宣传,弘扬优良家风的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实践等,使学生对家风有切身的感知和认识,并进一步做到自觉弘扬和传承家风。
        同时,为了有的放矢,做到掌握学生及其家庭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开展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家校教育共建体系的构成,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2018、2019、2020三个年级共一千三百余名在校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内容涉及了家庭成员、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具体情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态度、方式方法等实际情况;学生对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的感受、与家长的交流心得等主观认识;以及其它相关内容。
        从具体的调查结果来看,多成员家庭(其中三代人组合的为主)占73.78%,这本身就有利于家风传承在家庭教育中确立优势地位。而在全部被调查成员中,明确表示长辈在家中提起过“家风”或者类似概念的占到了59.08%,还有另外近百分之二十的不确定项。也就是说,“家风”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手段或者教育理念是被较为广泛地接受的。我们的家庭教育或许并没有科学系统的体系支撑,但却从来不缺乏厚重的历史沉淀。而有超过九成的被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家庭氛围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七成的父母能够接受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对话,这充分说明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当然,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家中的藏书量普遍偏少,造成父母在家的休闲方式主要是看电视和上网;但对孩子,父母则更多地关心其学习成绩而不是兴趣爱好。
        四、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亲友在家风和家庭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对学生所在家庭“家风”和家庭教育的调查,学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共育”的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自己对于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疫情期间通过网上讲座、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同学们理解家长对于他们的行为约束、品德教育、关心爱护都是出于真挚的感情和殷切的期望。进而帮助同学们与家长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每一名同学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这也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对家庭和社会缺少担当。我们通过家长寄语、《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致家长一封信》、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等形式帮助同学们提升自信心和对家庭氛围、家庭教育的认同感,明确他们在新时代中被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最后,结合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涌现的感人事迹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通过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勇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家庭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我们不仅是要培养合格的技术性人才,更是要培育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青年英才。
        另外,在全校范围内,我们广泛借助微视频、网络班级主页、qq、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海报等传媒,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活动,征集学生家庭的家训家风故事,传播优秀的家训家风精神,引起学生对家风家训的关注,传递正能量。并邀请专家、一线教师作主题报告和讲座,从正反两方面阐释家风的重要性,让广大师生及家长在浓厚氛围中感受到家风对家庭、对子女、对社会的教育意义。
        对家校共育,促进家风建设进行研究,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家庭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更好实现,更有助于因忽视家庭教育而出现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
        言而总之,我们需要在强调价值引领、汲取家风中的精华、遵循教育规律和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下,从不同维度为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的传承寻求实现路径,细化学校在家风建设中的内容,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提高全社会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素华;臧晓娟,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与积极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9.12.
        [2]刘美莹.新时期如何做好家庭教育[J].《好家长》.2019.15.
        [3]李锦霞;禤剑文.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J].《好家长》.201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