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 628021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呼唤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到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虽说年初的疫情使其暂停了急促的步伐,但滚滚的历史车轮还是径直碾压而去,一刻也不曾停,中国城镇化趋势也愈加高炽,乡村教育也愈不堪,具体到了初中的历史教学上,更呈下下之流、不可言说境地。
一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师资来源堪忧。不说大多数历史教师并非历史专业毕业的,也不说几乎历史课是做为添头搭给上课老师的,老师们还上着另外一门主课呢;更不用说,即使是专业历史老师,年龄结构老化,知识陈旧,思趋保守,更无意更新;只说即使这样了,还三天两头的更换历史上课教师,使他们无暇去熟悉教材、知识体系,只徒劳的奔跑在学科之间,有心的也只留下一串串长长地叹息而已,没有时间去谈培养什么历史学科素养。现代初中历史教育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更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给放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地位。这一举措凸显了初中历史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故而教师应坚持把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教学宗旨,甚至是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须对此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落实的有效途径。
二是老旧的历史授课模式。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包揽天下,与中考历史学科分值比重不高,就不易让从上到下的参与者引起足够的重视,提起兴趣。现今的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理解思想多元化,获取知识途径多: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知识呈现多样化。他们既明白美国特朗普的失利拜登的嘴脸和这次新冠肺炎带来的灾难,也明白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却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故而视野更广,眼界更高,不再满足自己初中的似水年华就只托付于老师的那一张嘴上,更要求身体多器官的享受,渴望生命的灿烂绚丽,还原其活泼天性的追求,自由地表达。况且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材料解析题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初中阶段,中考试题中材料题绝对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不加强对历史材料的学习,可以说这样的历史教学是失败的。黄牧航教授在《近五年来我国历史科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上)》中,他推断的一个结论:历史材料要比教科书的观点结论更重要,更强调了材料教学的重要性。新的历史课程观明确指出:历史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的修养和人格、图书馆、网络、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也都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而这样的历史课程观给考试带来的影响那就是,命题的素材超出教材的范围,命题的内容有可能超出教材乃至考试大纲的范围。如此多的信息、材料单凭教科书和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不能承载的。这说明,初中的历史教育需要变革,需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进入历史课堂教学,变更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信息学为核心的学科,其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网络技术,遥感技术等。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教学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如微课、课件、视频,音频等网络资源。
现行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应以书本为基础,而且更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刷新历史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知识向深度和宽度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造能力。
一是初中历史教学以书本为基础,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服务教学。初中历史课本知识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展现,知识体系欠完整,知识结构较散落,通史不通,理论概念模糊。这样,让那些不是专业毕业的且没时间去探究知识网络间的关联的来授课,确实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若果硬要讲授,那么就可能随课本亦步亦趋,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可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利用网络,使用学乐云平台及资源进行教学。亦可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利用网上的微课视频、图片、电子书等历史资料服务教学,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图文并茂的历史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传统历史教学课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如上统编本世界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下载凡尔登战役的影视视频、战争武器和战地场景图片等服务于教学,通过老师的精讲、图片展视、视频展视,学生觉得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印象。在上世界史上册《第17 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中,为突破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特地使用ppt课件上课,仅演示播放了一张革命过程中的大事动态曲线图,学生不用老师说一字,自然就清楚了革命过程的特点。在这样的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展视网络资源的图片、视频,演示具有形象生动性,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奇感,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质疑——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兴趣,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进一步丰富了历史教学新内涵。
二是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深入了解相关的、感兴趣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指导学生阅读、感受、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其独立思考、认识、体会,老师起到解惑、组织教学、服务学生的作用,如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信息,学生阅读后再认识普林西普,群评萨拉热窝事件,自己心中重塑历史篇章。
利用网络搜集历史课文相关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彼此交流信息、评价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素养。即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在课外随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网络信息搜集历史课外资料,组织适当的素材,丰富历史教材内容,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如用微课形式处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中《大宪章》颁布的前因后果,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由来。
三是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在新的历史教学中为学生组建丰富多彩的栏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即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独立思考、个性发展。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认识。具体实践中,可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创造自由讨论和主动参与的空间,如历史论坛、微信群、QQ群、微博话题等。讨论话题,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亦可以凭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按自己的爱好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制作幻灯片、网页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这样,可提高了历史教学成效。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教师交流,学习对方的经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和全国全世界的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及搜集额外的历史资源,能够促进老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业务水平,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进而取得优势。
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兴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把枯燥的课本内容,通过语言,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初中历史老师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世界的文化杰作》这个单元时,由于内容较多,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这就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运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可以将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和简单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师生互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沟通随时互动,利于师生之间的了解,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老师可以通过现代的通信软件,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因材施教查漏补缺,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想法,进而进行改进等,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或者学生学习时间的不足。能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因而,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观念,敢于探索敢于尝试去接受新鲜的事物。通过科学教学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进行教学。进而改变现有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