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福英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二中,江西省南昌市 330205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衍生物。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此重视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来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此,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中心,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后,对其策略进行研究,以此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更是能够在增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情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交流讨论能力。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应该在合理应用此种模式时,通过对此模式价值作用的发挥,来增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如此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达到学生合作水平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初中阶段的数学,是具有较强复杂性和抽象性的,受此特性影响,学生们往往很难利用所学知识对数学难题进行独立自主的解决,长期如此,学生们难免会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变孤立的学习个体为共同学习的团体,能够转学生的个人学习为共同探讨,相互交流。而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探讨,分析思考,能够互相督促、团结互助,能够在彼此鼓励中,对复杂的数学难题进行有效解决。如此既促进了学生团体意识的增强,又实现了学生互助精神的形成,正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二)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此种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学习;教师只能将同样的知识传授给每位学生,如此既无法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长此以往,无论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接受能力、数学素养等,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际上,数学是一门具备较强应用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等等进行了解,要在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对学生展开合理的因材施教。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学习和分工协作中,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显露,而教师在此时就可以通过对自身各种作用的发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如此既能够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把握,实现因材施教;又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来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在教学效率的提高中,达到学生能力素养的增强。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发展学生探究素养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于消极。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进行改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对问题的讨论,还能够增强和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更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沉闷低沉的教学课堂,能够在活跃课堂氛围时,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通常都离不开对课题的讨论和问题的研究,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进行培养,从而能够在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素养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设置开放性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设计出开放性的活动,其实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合作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不只一个答案,而是会有多种答案,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对多种的问题解决方式进行思考,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对每个答案进行分析。在此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对开放性活动的设计等,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问题进行解决。在此需要注意,开放性的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因而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倾向等进行了解,要以此为基础,对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以此来设置出相应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在教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就可以对“心有灵犀”的教学游戏进行设计。在此游戏中,教师需要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该名学生需要以教师所展示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图形为依据,用肢体语言呈现出该图形,而另一名学生则需要根据前一名学生的肢体语言对所展现的图形进行猜测。在此过程中,双方需要形成一定的默契,需要巧妙配合,方能对正确的答案进行得出。如此般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不断的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能够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的增强。
(二)实现组间竞争和组内合作的有效结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并不是很大,大多数也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在此当中,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展开培养。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强调,而忽视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部分教师哪怕是重视到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有强调对学生的合作教学,但要么就是强调力度过大,弱化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要么就是合作力度太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在此当中,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充分的把握住合作教学的力度,要在强调合作教学的同时,强调组间竞争和组内合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性的合作学习模式”,也就是先对学生进行大致的分组,其次每个大组再展开小分组,每组两人,并在分组后进行编号。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师徒制”或者“小老师制”,通过“兵带兵、将带将”的方式,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各小组之间的成绩评比,在评比中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小组。这样能够在激励学生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在学生潜力的激发中大大的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同时,在教学中充分的应用此模式,如此在推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时,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泽信.初中数学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青年,2019,(17):168.
[2]朱爱仙.试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J].新课程·下旬,2019,(9):152.
[3]张太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1):164.
[4]杨志标.浅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读写算,2018,(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