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中心小学 531500
摘要: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几何与图形方面对学生的品格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几何和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推动空间观念在数学课堂的贯彻落实。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数学教学经验,以五年级课程为例,在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素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五年级;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日常数学教学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是将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集中凝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渗透进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结合具体课程加以全面的落实。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学校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还不够到位,很多教师仍然遵循着过去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必要性
从年级上看,五年级的学生经过过去几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数学知识基础,对几何图形的一些空间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数学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面对这些即将进入六年级和毕业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这能够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持续积极地影响。
从内容上看,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生除了学习代数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图形与几何相比于代数的知识更加抽象,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对于部分学生学习而言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图形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手段推动空间观念的落实。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策略
1.利用生活素材,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数学源自生活,小学数学更是具有生活化的特征。小学数学的教材和例子都拥有着大量的生活化特征,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降低了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活化、生动化,一步步的完成授课,这对于学生慢慢喜欢数学、真正爱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图形的空间特征,除了展示教材中的大楼、冰箱之外,还可以展示牛奶盒、纸箱、文具盒、电脑主机等长方体事物和魔方、水立方等正方体事物。只有这样的具体化讲解,学生才愿会意听,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来保障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思考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将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印在脑海之中。
2.使用技术工具,丰富学生的空间认识
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讲授几何部分时,会采用板书画图的形式,主要依靠三角尺在黑板进行做图,这样做的缺点是当图示过多后,整个黑板会显得非常乱,学习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而利用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产品,通过教师在屏幕上即时生成几何模型,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多媒体PPT教学相比,也有着生成性和即时性的优势,能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手段,推进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有效落实。
例如,教师在讲授《图形的运动(三)》时,可以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虚拟钟表模型,逐步演示指针从12到1到3到6再到12的转动过程,让学生了解顺时针的旋转过程,并知道相关的角度值。随后,教师可以演示逆时针转动,让学生对顺逆时针以及相应角度有清晰明了的认识。通过几何板画高效、精准的演示,学生对图形的运动会更加容易和简单,以利于他们空间观念的养成。
3.反复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数学学科相比于语文、数学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生成性特点,结果或结论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推理而得出。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之后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减少学生的掉队现象。因此,在教师讲解时不能有很强预设性,而要带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亲身思考和实践一步步的得出答案。空间观念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而通过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是关键的一步。
比如《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教授学生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随后学生发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和换位置使其变成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随后教师借助工具演示这个裁剪和换位置的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维认识到底乘以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完成学生实践思考与总结,推动空间观念的落实。
4.完善教学评价,注重空间观念的考察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够反映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作业是最常见的教学评价方式之一,对学生学习和知识巩固能够起到很大帮助作用。通过在平时的练习册、周测和大型考试中加入考察学生空间观念的试题,能够提高学生对几何类型试题的重视程度,在考试中也能够认真的加以对待,学生在亲身思考和实践一步步的得出答案,通过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是关键的一步,能够推进空间观念的落实。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观察物体(三)》一章之后,本章要求学生认识到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摆出多种位置关系,但从三个方向观察就能够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要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通过设置多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不断地做题和练习中能够完成空间观念的塑造,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空间思维的养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空间观念的重视程度,将生活化的素材和新技术产品应用到教学之中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完成空间图形的巩固和深化,最终完成核心素养中空间观念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7(12) : 270.
[2]丁长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点滴策略[J].考试周刊,2019(07) :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