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模式构建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雷建勋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持续优化与发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已进入崭新的时期

        雷建勋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持续优化与发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已进入崭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先进理念的助力与协助下,早已脱离了传统老套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创新化、多元化、高效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自身专业化的语文学科素养,积极应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生活气息、趣味横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从直观化的情感体验中收获知识,建立学生系统化、整体化的语文学习体系。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可以让学生们感受语文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为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多元化;新时期;创新改革
        新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符合新时期对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的伟大进步。同时,语文作为初中整体性教学的基础语言类学科,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辨识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表现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灵活应用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精心为学生们设计具有针对性、递进性、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全新视角、全新维度对语文知识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量,开阔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助力语文理论知识的有效生成
        新时期我国教育水平逐步攀升,其功劳少不了具有现代化、科技化、功能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并凭借其广博的信息储备量及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帮助语文教师有效突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局限,利用动态演示、情景还原等途径,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且直观,以便于学生具体地感知语文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化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对《苏州园林》一课进行实际教学时,过去受空间与时间的影响学生只能依靠阅读来欣赏苏州园林的美,但现在却不同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充足的课前准备,结合互联网技术精心为学生们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与声音的结合展示,将苏州园林的美景以动态演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冲击学生们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们走入情境充分体会苏州园林精致的美景,进而引发学生感叹艺术工匠们的伟大与精湛技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情感共情能力。
2.应用分层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们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具备一定能力的认知意识,但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个体发展水平却不尽相同,势必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灵活应用分层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由浅入深地掌握语文内容,深化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掌握,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促进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对经典课文《背影》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文中对于父亲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文中写了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出现,‘我’的感受”等具有梯度性、合理性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汇总小组的观点及看法,并进行交流汇报,不仅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还可以实现学生间资源优势的互补,缩短学生间语文整体水平差异距离,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分层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助力学生从更层次理解父亲深沉的爱以及对作者的关心与关爱,从而让学生们充分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着的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探究意识。
3.开展实践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单一化的黑板授课或者是简易化的教师讲解,作为语文知识传递的主要途径,枯燥的语文教学氛围容易导致学生们产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厌烦心理,无法有效建立语文知识与学生主观意识上的情感共鸣,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优势,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以开展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并感知具象化的语文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记忆与印象。实践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提供真实且有效的冲击,升华学生的人文涵养,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对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进行授课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勇于突破原有老套教学模式的限制,将语文课堂直接转移至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们利用自己的双眼去仔细观察、利用自己的耳朵去细心聆听、利用自己的双手去实地触摸,从多个维度重新认识并感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实践性的亲身体验,远比单纯的阅读文本内容更具有建设意义,充分开发学生的语文智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发现的语文拓展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                
4.建构审美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感知力是新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审美化的教学模式,懂得借助古代诗词教学内容开展文学赏析与鉴赏类教学活动,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对《渔家傲》一词进行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速读、轻声读、有感情朗读等不同的阅读形式对这首词作进行诵读,引导学生从反复的阅读中感知“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笔下所描绘的海天溟蒙的壮观景象,进一步体会文学作品中用词的精巧及所勾勒出意境的瑰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结束语:
           总体而言,多元化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新教育改革的发展理念,顺应新时期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拓展的优化需求,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依托手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途径,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冲击学生的感官体验,充分开发学生的语文智慧,启迪学生的思考意识与探究创新意识,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辅助,不仅帮助学生们理清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思路,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立德树人”育人意义得到彰显,切实为新时期新社会培育出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董雪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89-91.
[2]陈宏华.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4):49-50.
[3]张文永.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学周刊,2020,(4):67.
[4]邢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论"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