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廖会芬
[导读] 新课改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一个词:自主。

        廖会芬
        龙陵县龙江乡勐柳完全小学 云南省保山市  678311
        摘要:新课改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一个词:自主。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和教师也开始重视学生阅读的锻炼,而小学语文阅读是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贯穿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的一件事情,可以说阅读水平代表了学生的一部分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培养兴趣;教授方法;丰富教学;开辟空间
        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瓶颈,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甚至淡化了阅读的教学,更有甚者只是敷衍了事。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只是带领学生一起读,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在阅读的时候,总是教师作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作用。而且大多数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自主阅读学习的提升。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历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感想,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不管是什么教学,我们都不能脱离兴趣进行讲授。兴趣是第一源动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真正有所提高。我发现很多教师受到过去的教学模式影响,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他们过于重视知识的讲解,而不是进行内涵的教学,这样导致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是很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先吸引学生的兴趣,再进行教学。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畏惧之后,就会阻碍他们继续进行探索,甚至会打消他们的自信心。这对学生未来的语文知识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对阅读产生热情,随后才会自主的进行学习,渐渐地不再排斥阅读教学。
        例如,我们在一起学习《秋天的雨》其中的知识时,我会结合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将课文中的图片放进课件中,利用动态演示吸引学生课堂精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剩下的时间,我会带着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大概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朗读完之后,我会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每两个人一个小组,一个人闭着眼听,另一个人带着感情地大声朗读。听的那个人可以在脑海中浮现课文中的场景,随后互换身份。最后,我再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中的秋天的雨描绘出来,与课文中的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同时,学生可以将心中所想记录下来,随后进行探究讨论。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想要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大前提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阅读技巧,同时他们还可以灵活的运用。这就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教导,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比如:学生要学会略读和精读。我们要知道阅读分为两种,一般的文章我们可以略读,大致了解即可。对于深奥的或者我们感兴趣的可以进行精读和细读,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感情以及他的写作技巧,和作者产生共鸣。当然,我们要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空间,这样才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很多教师只是生硬的督促学生进行阅读,下达任务之后就不了了之了,至于学生学不学也不管,也不教授学习方法,这样是很不正确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在讲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节课的时候,我就会先给学生普及一下基础知识,让他们知道怎样去阅读才是正确的。首先,我会告诉他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合适的环境,对于默读需要安静,对于朗读,我们需要互相督促。阅读的时候,我们要钻进去,不能只是读,我们还要去思考,想一想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就拿本篇文章举例子,看到题目我们就知道它要描述什么了,但是,怎样去写呢?用什么样的手法呢?剩下的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探索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会让学生自行朗读三遍,第一遍略读,大致了解。第二遍默读,思考文章脉络。第三遍精读,找到主旨大意,解决问题。
        三、丰富教师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因为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很难将阅读教学开展于课堂上,效果很差。学生无法提起激情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总是生硬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丰富我们的教学风格,改善课堂氛围,同时将课本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全面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东西,也才能让他们更加对阅读感兴趣。此外,我们要制作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方案,避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受到挫折,进而失去信心。我们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那个星期天》这节课时,我会为学生开展讨论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对课文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同时,我还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后,课堂就交给学生自行处理,完全的自由时间。最开始的时候,我会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发生在星期几呢?”学生随后围着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渐渐活跃了课堂氛围。之后,我开始带领大家进行课文的深入探讨。我不会自己讲,我会让学生自己阅读,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让我印象深刻?”学生有了目标就会大胆的去阅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从而有所提高,增强阅读能力。这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不需要太多繁琐的步骤。
        四、开辟自主学习空间
        想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并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想要有所提升,就需要学生多思考,主动积极的进行阅读。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生搬硬套,而是应该给予学生极高的自由阅读时间,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潜能。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下是无法开拓视野的,真正的阅读是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索,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公正、安全、轻松、自由且和谐的阅读环境,在这个空间中,他们可以大胆创新,自由阅读,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我们在一起学习《坐井观天》这个语言故事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阅读空间。在上课之前,我会让学生自主分成不同阅读小组。在课堂上,我不会一遍又一遍的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我让学生自行读书,在小组内讨论,边讨论边学习。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疑问进行接下来的阅读。我也会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总结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不会打扰学生的学习,他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在阅读完成之后,我开始进行讨论环节,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全部表达完,我再一一回答,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中,我会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将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一起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提高自己的自主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阅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为他们的语文学习铺平道路。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时做出改变,我们要以身作则,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死板。通过不断地学习,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会更多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创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加强语文知识理解。
        参考文献:
        [1]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7)
        [2]黄如进.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