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阮雄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阮雄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新田小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对视听技术的简单运用到现在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复杂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得以拓宽。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中,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进入了小学课堂,显示了其明显的优势,它结合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在内,用清晰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将大量的语文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上得到升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能使教学内容从静态到动态,突破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教学中要严格把握教师与学生、课文与多媒体的关系和尺度,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满足教学需要的辅助教学工具。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语言和文字的意义,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接下来笔者将从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凡事必先难后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导入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联系,从而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并产生探索的冲动。
        例如,以学习《将相和》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将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料,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俗话说得好‘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但是在某个朝代,有一个武臣扬言要给一个文臣难堪,这两个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大屏幕,看看两个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吧!”这样通过一个提问的方式,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放到了大屏幕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们从播放的视频中寻找答案,同时调动了语文课堂的氛围,成功的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了解到本文的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于依赖多媒体,不应总是站在讲台前,站在平台上,应该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互动,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求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反馈,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多使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注意调整课堂节奏,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不应该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而忽视自己的责任。教师应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课堂主导地位。
        例如,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利用课下的时间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正式上课时我将利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课的讲解,随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我会根据我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与学生之间进行一个小互动。

我将走下讲台,在学生之间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询问学生问题:“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是本课的关键词‘毁灭’二字,那你们还记不记得‘圆明园的毁灭’发生的故事背景?”然后我将请离我最近的一名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个悬念,教师可以将这个悬念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兴奋地学习接下来要学习的语文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设置悬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例如,以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为例,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讲解:“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地球由30%的陆地和70%的海洋组成,那么在70%的海洋里,都有什么呢?都存在什么样的生物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片段来了解一下吧!”随后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影片,这样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喜欢情境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需要任何教学工具来完成,事实上,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这种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离学生最近的生活环境,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感受到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过多的情境创设也会给课堂带来“压力”,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多媒体的出现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将多媒体应用到情境教学中,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以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讲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悟不同声音带给自己的感觉,并能通过声音进行想象。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的音频,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会利用多媒体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情境模拟,将学生所在的教室比作大自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随后我会这样为大家讲解:“同学们,你们认真听过大自然的声音么?让我们把教室变成广阔的天地一起来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地力量吧!”以一种声临其境的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自身的感悟中学习并掌握课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加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理念可以体现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确保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主,多媒体技术为辅,在不放松自己责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努力建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要坚持语文的教学原则和特色,不要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破坏语文教材的优美,不要让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项辉煌成就,只要教师运用得当,那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会发挥的越来越好,从而改变语文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金涛.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93-94.
        [2]柴秀飞.灵活运用多媒体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4):56-57.
        [3]王玉霞.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2(33):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