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4期   作者:王明哲
[导读] 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聚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集生产、娱乐、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建筑形式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
        王明哲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摘要: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聚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集生产、娱乐、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建筑形式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川西林盘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预,林盘景观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难推进。本文探讨了如何缓解对川西林盘环境日益严重的衰减,这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林盘聚落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为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发展
        川西林盘主要是指川西平原及周围丘陵地区独特的空间居住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蜀国文明时期,在漫长的移民时期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其主要构成为竹林,竹林周围是宅、田、水等组成元素,林盘和林盘之间是一个分散的布局,是独居特色的自然村落。当前,社会对于传统聚落保护的经验普遍缺乏,缺乏生态科学保护概念,并且阻碍了发展思路。新农村社区的城市化趋势正在加速,随着川西地区林盘资源建设性破坏的扩大,林盘资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盘的空间形态不同于现代工业发展空间的条件和需求,当地居民住宅的保护和发展力量不够。在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下,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农村聚落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令人担忧。
        1川西林盘的现状与特征
        成都市川西林盘通常沿水系呈发散状分布,根据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数据了解到,现有大小林盘共 14.11万个,林盘总面积6.78万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444.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09%,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6.67%;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5㎡。成都市林盘聚落保护规划区林盘密度为15个/k㎡。
        2川西林盘聚落保护的整体现状
        近年来,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从整体上看,川西林盘这个独具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乡村聚落,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城乡协调深入发展的影响,川西林盘的空间分布和聚落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其保护和延续的难度很大。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郊结合部地区的高速城市化带来林盘聚落几乎消失。中心城区,城镇周围的森林定居点消失了;一些中小型林盘聚落逐步发展成大中型林盘聚落;一些中小型林盘聚落被挖空,发展成生态森林居住区或转化为耕地;一些林盘聚落转变为非林盘的新型社区。
        林盘的保护发展还处于小范围的局部探索,社会层面的整体认识还远远不到位,缺少系统的保护理念,缺少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保护策略,系统保护机制有待建立,整体保护不力,对传统乡村聚落价值的挖掘、传承、创新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4川西林盘聚落发展的策略
        保护、培育和优化生态绿地系统,维护循环网络生态空间结构。 树立全面的生态保护理念,充分研究和了解林盘聚落的生态结构特征和价值。在林盘的保护规划建设中,详细调研林盘聚落的生态资源,分析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和空间结构,不轻易侵占林木资源,尽最大努力保留、利用、优化环状网络化生态资源,维持环状网络化生态空间结构。
        优化土地利用的管理和控制,保持合理的布局结构,保护林盘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林盘聚落现有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土地管制政策相抵触,导致对森林总体形式的保护不力。林盘聚落的住宅用地呈现组团式、院落化特点,住宅院落、居住组团与生态用地交错布置,造成林盘的盘状用地范围内的人均用地指标较高,在现有宅基地指标控制和集约用地政策的影响下,如果将建设用地完全集中布局,并采用在规划建设用地封闭红线内计算人均建设用地指数的方法来控制土地利用规模。这将增加林盘聚落的建设强度,增加建筑密度,减少生态绿地和生产用地,减少居住用地面积,并增加建筑高度。院落空间严重萎缩,庭院经济受影响,传统单层住宅带院落的形态改变,林盘整体空间结构形态被破坏。因此,在林盘聚落保护规划建设中,要优化土地使用的管控,维持合理的布局结构,才能促进林盘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的保护。
        注重传承创新川西林盘聚落民居院落。林盘聚落内的川西民居宅院是林盘形态要素的重要内容,如不遵循传统的建筑群体组合形态、材质,不可能形成协调统一的林盘聚落形式,也不可能实现对林盘聚落的保护。研究林盘聚落中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背景,有机地延续建筑群的组合形式和纹理。对传统民居进行分类保护和整治,引导新建筑形成川西民居特色。研究挖掘林盘聚落内的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景观特征,延续川西民居的形态、风格、色彩;分类保护、整治促进民居建筑和院落,控制不协调的其他风格的新建建筑,控制新建筑体量、高度等;对传统民居的厨房、厕所等设施和空间进行新技术改造,以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要求。探索创新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川西民居建筑,从建筑空间组合的传统肌理、民居文化传承和生态型、节能型创新方面探索新川西民居住宅设计。
        5结论
        面对快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川西林盘整体保护不利的趋势,本文以川西林盘聚落的系统保护与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和立足点,从整体角度进行基础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川西林盘聚落的形态特征及其未来发展原因。在川西临盘聚落未来发展的驱动机制中,快速的城市化是现代林盘聚落形态未来发展的综合驱动力。城乡协调的深入推进,是川西林盘聚落未来发展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着林盘聚落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基础设施的变化和自然环境对林盘聚落未来发展中的影响更大,而社会进步和文化进步是影响林盘聚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明坤.人居环境科学视域下的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2]田振锋.川西林盘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0.
[3]郑建刚,朱鸿伟.关于对川西农村林盘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2):71-74.
[4]樊砚之.川西林盘环境景观保护性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9.
[5]张晴,近三十年成都平原农村聚落形态演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