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威海市双岛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相关施工技术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难点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水平,降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为建筑工程的良好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必须探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引言
我国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比较常用的有整体结构浇筑和小直径钢管浇筑等。不仅应用范围广泛,而且这两种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先进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混凝土浇筑技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多个种类。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叙述。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内涵
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的结构部分和大体积浇筑施工上,通常来讲,钢筋和混凝土的应用量越大,混凝土浇筑效果越好,且“密度”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增强。然而由于混凝土浇筑的作业量大,所涉及的环节较多,所以在应用浇筑技术的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浇筑的作业质量和效率,提升浇筑成品的强度和韧性。假如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没有采用较为科学的浇筑工艺或技术,将导致混凝土浇筑成品存在各种缺陷,严重影响到浇筑施工的效益,甚至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而在建筑工程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所承受的重量逐渐提升,并且浇筑施工的空间越加狭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浇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结合工程项目的结构特征及特点,筛选并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从而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而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工艺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传统的砖石施工早已转变为以浇筑为主的现代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以此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建筑物更加牢固、可靠。而这便需要浇筑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升级,以此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的现实需求。
2房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需要从方便性及经济性等众多方面加以充分考虑。施工图纸的设计结束之后,确定出最终的工程施工方案。将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交给专业生产加工厂家,工程组织者会结合相关制作标准生产加工模板,同时进行拼接。结合工程施工方案,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同时设计相应混凝土配合比。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其配合比的设计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配合比需要使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强度方面的要求得到良好满足;加大混凝土的和易性;尽可能减小水泥的水热化程度;了解工程施工对于混凝土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包含建筑物的耐久性与强度,各相关构件的尺寸,砂石粒径及其水泥品种等众多方面;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准备工作。
2.2恰当选择浇筑方式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时实际的气候情况以及建筑类型等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浇筑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当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对浇筑方式进行选取时,主要采取分段式浇筑方法,通过灵活、机动的施工形式来进行浇筑方式选择,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浇筑方式选择的正确性,并可以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及时的修改,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混凝土浇筑水平。
2.3剪力墙浇筑
在对剪力墙浇筑的时候,工作人员须做到连续施工。
在进行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为了提升综合效果,可以额外建立一条施工缝隙,但需要注意的是门洞和窗洞部分设计不能有所忽视。对于接口位置,在浇筑工作全部结束之后,还要尝试进一步提高振捣的力度,以此提升结构本身的密实度。除此之外,针对墙体本身的孔洞位置,还要确保其能够和混凝土原有的高度保持一致,而振捣棒则需要和洞口之间保持 30~35cm 的距离。在振捣的过程中,力度应当合理控制,如果力度太小,很容易就会造成振捣不到位,而如果力度过大,又会导致洞口部分有变形问题出现。不仅如此,在进行剪力墙施工的时候,对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也要展开有效控制,以防会对浇筑工作的实际效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全面保护,避免钢筋发生移动,出现碰撞,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墙体和柱的浇筑作业应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完成。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墙柱和墙体的衔接性和稳定性。
2.4 基础浇筑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征及特点,明确不同建筑浇筑的要求和类别,并对浇筑技术进行分析。通常来讲,根据施工形态的不同,可将浇筑技术划分为条形、大体积和阶梯状等 3 种类型。而根据施工要求和特征,又可将其划分为全面浇筑、阶段浇筑和斜坡浇筑等3 种常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相应的浇筑技术和方法。譬如在大体积浇筑时,施工人员可用全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施工作业,确保相邻阶层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缝隙。而为保障浇筑施工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施工人员可设置相应的“后浇带”,以此防治混凝土冷缩后出现过度膨胀和收缩等问题。
2.5混凝土保护与养护
建筑结构浇筑完毕,在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前,应做好保护防撞措施,严禁上人通行。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应及时采用保湿养护,宜浇筑完毕后 12小时内进行覆盖洒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天;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置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天;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天;地下室底层墙、柱和尚不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养护过程需安排专人管理,以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6规范浇筑落实流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规范浇筑落实流程,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所有人员进行遵守,保证流程的正确性,每日按照制度要求,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查工作,为其达到预定的浇筑效果提供保障。为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方面的培养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让员工意识到规范浇筑落实流程的重要性,并自觉地进行遵守,把握好相关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整体规范化提供保证。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于建筑物方面的需求也有了较大提升。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一直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其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整体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影响了项目的综合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就需要充分把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点,对其中的核心环节予以明确,加强细节部分控制,做好分析工作,选择最为合理的措施展开优化。如此一来,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就会达到更高层次,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进而为人们创设优良的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海龙.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3):31.
[2]李军涛1.解析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名城绘,2018,000(006):P.142-143.
[3]张飞.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58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