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4期   作者:袁法周
[导读] 以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传统”来看,从业人才队伍的流动性非常大

        袁法周
        37012619900118****
        摘要:以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传统”来看,从业人才队伍的流动性非常大,且室外作业的安全隐患比较高,实际施工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导致的安全意识不足、技能较弱等问题都十分显著。另外,在建设期间经常为了追赶进度、尽快投入应用以换取经济收益等原因,轻视施工安全管控的相关工作,甚至缩减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施工单位所要承担的安全隐患。所以,借助设计规划阶段安全化设计和施工组织当中针对安全防控细节的优化,较好地实现识别危险源、紧抓安全风险等目的,配合技术性措施以及管理方案的辅助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安全事故的发生隐患,确保每个生产环节以及岗位安全工作始终符合标准以及规范,以期能够尽快实现安全、高质量的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有着较多的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施工人员和建筑工程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影响。尤其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工程规模和难度方面都有提高,为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更需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研究力度,并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使安全管理能够适应危险性增高的施工现场情况,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更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安全的施工环境。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
        安全意识是每个施工现场的人员应该时刻牢记的,但是由于每个建筑工程的规模不同,所以就会造成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就需要施工的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面试、培训,在面试中要对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考查,是否在施工时时刻具备安全意识,并能在发生危险时做出急救措施,对那些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人员不必录取,因为安全是施工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面试通过的员工也不能直接上班,还要经过施工单位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安全和急救意识,还能进一步强化技术水平。如今,我国已经出现多例施工人员因缺乏安全意识发生意外的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注意,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所以要在施工前必须将施工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位,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对安全施工管理缺乏重视
        通过对大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调查发现,在日常工作时,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过于注重工程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而自身安全意识水平较低,忽视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大多还是沿用传统方式与设备进行工程施工,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与发展,进而影响现代建筑行业的运转与发展。
        1.3安全监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有很多项目监理部门采取的工程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地引导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操作,更无法有效的监督整个操作的过程。在施工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是无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而质量和安全性这两个方面直接代表了项目监理部门和单位的形象,也影响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如果不能做到安全监管,就无法全过程的监控施工过程杜绝安全隐患,也就无法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1.4施工安全隐患过高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由于复杂性较高,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升高,尤其是在高强度高效率的施工进度要求之下,施工人员经过长期的高强度施工会存在过度疲劳的情况,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判断能力下降,更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施工现场的环境往往也较为恶劣,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施工造成的粉尘、噪音、毒害物质等影响,造成人员健康的损伤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需要注重及时性,这就需要对安全监督的时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才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因素做到更有效的控制,减少危险因素的产生。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对安全监督作用进行加强,一是做好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监督,尤其是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排除,包括施工材料的不当堆放、警示标志的不当设置等;二是做好对施工人员操作的安全监督,包括施工时的安全防护设备穿戴情况,必须符合施工技术的安全防护要求,未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等设备人员不许进入现场,也不许在现场私自摘下安全防护设备。施工操作更需要符合施工技术的安全要求,避免违规操作的问题发生;三是做好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包括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存储、施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施工环节的衔接和协调等,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2.2加强施工队伍安全教育与培训
        由于我国工人队伍受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工人对安全生产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缺乏学习的情况。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要以员工的行为作为切入点,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心理认同,进一步形成具有团体凝聚力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要对员工展开安全教育,首要的是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在培训的内容选择上,要以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和安全技能作为主要方向,不断使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让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企业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员工的行为,将规范化作业落到实处,避免以往员工以往凭感觉、靠经验的落后施工方式,要使员工在工作中养成施工过程程序化、标准化的习惯。
        2.3创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充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然而受施工理念及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单位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与方式,加强安全意识,并根据有关部门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方面的问题,同时保障整体建筑质量与使用寿命。
        2.4隐患排查管控机制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隐患排查和有效管控的机制一般是动态性特征较为鲜明的管控机制,多数情况下,相关部门以及对应的工作人员会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风险隐患的有效排查,同时配合该机制的运用,针对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职责内容加以明确;随后,结合排查出的问题明确责任,分析整改措施、整改成本以及整改期限,如果是风险严重的重要隐患,还需要采取挂牌督办形式针对性干预,确保督办作用;最后,对于需要停产停业整改的事故隐患,要保证核销制度通过,且经过再次走访调查确定隐患消除,才能够恢复常规生产建设工作。
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防范和处理,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得到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对施工现场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为了达到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对安全管理的体系、制度和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翔.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07):P.32-32.
[2]翟海威,曲荣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8(06):178.
[3]李宜泽.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J].装饰装修天地,2019(007):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