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4期   作者:邓雪莲
[导读] 在当前社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内部的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目的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状况
        邓雪莲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核电建设分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内部的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目的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状况,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准确性,避免资产受到威胁并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等。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企业希望项目顺利进行,则        需要确保建材及时采购及进场。在现阶段,多数建筑企业已经从运营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到了建材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正在认真探寻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建材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将加大建材采购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快速、稳步及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内部控制

随着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和招投标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由于建筑物的特殊性,建筑企业不能像其他生产企业一样通过物资的内部控制来控制材料成本。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建筑材料的供应权,不断降低材料的供应价格,最后在供应时偷工减料。基于上述原因,建材采购的内部控制被提出,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
1 建筑企业建筑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
1.1 需求和采购计划中的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人员对需求计划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增加采购风险。需求计划需按设计或者使用要求明确品名、规格、质量要求、使用部位、进场时间等。描述不明的需求计划影响采购计划的制定,如果采购        人员有工作经验,那么就有可能仅仅只是由于采购人与需求人员不停的沟通而导致的采购时间成本增加。如果采购人员从业经验不足,就有可能采购不符合施工要求的物资,或者进场时间不符合施工进度要求,提前进场的风险是企业资金压力增大,同时增加施工现场库存及现场管理难度。进场滞后的风险是现场停工,影响施工进度,工人窝工、分包的反索赔等。
1.2 采购合同的管理和执行没有完全落实
企业在采购物资时,会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有的条款在合同中约定不明或者有歧义,甲乙双方理解不一,导致履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合同执行。对企业的采购业务造成不可控制的风险。在签订采购合同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对采购合同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较低,没有        充分认识到相应的实施风险;由于采购合同样式不统一,合同的管理和执行存在许多漏洞;另外在相应合同的执行中,仍然存在许多管理漏洞。例如采购合同对供应商的违约不能完全执行,合同中缺少施工企业对供应商的反索赔相关条款。
1.3 施工过程中降低供应物资影响工程质量
施工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要求供应商调低价格,供应商为了赢得投标,在投标过程中盲目降低供应价格,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为了保证赢利,降低供应物资品质。
        1.4 信息交流和接受过程中的问题
在物资采购中,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对建筑市场进行相应的分析,没有与其他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当整个建材市场了解不深入,只是简单的通过电话沟通,增加了建筑材料采购的风险。企业物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在建设工程验收过程中,未按照相应的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未及时解决,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采购        货物损失严重。


3 采购建筑材料的有效内部控制策略
3.1 制定采购计划并创建采购系统
使用部门根据施工进度制定需求计划,由技术、商务、质量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对质量标准、规格型号、数量进行审核,物资部对需求计划进行确认,物资部根据需求计划制定采购计划,报商务、技术、项        目经理审核,分批采购组织物资有序进场。同时,企业可以建立相关采购团队,共同选择可靠、优质的供应商,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采购的定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采购价格的影响。因此,购买价格中的水分含量被有效地降低并且腐败被抑制。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通过收验货系统,有效提高物资管理能力、对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另外,在建材采购中,一定要保证有关建材采购的信息不被中断,及时了解业务现状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注意收集建筑材料采购信息,包括市场上建筑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并及时发现传递建材采购信息过程中的问题,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2 完善合同签订和合同执行的管理
工程项目进场前,技术、商务根据对甲合同,确定我方物资采购范围,根据设计要求制定物资总需求计划。物资拟定招采计划,按计划实施招标采购。财务参与合同评审,审计与纪检对招采过程进行监督。        对于大宗材料和设备,企业必须明确说明其在规格、价格、数量、类型、交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等方面的责任。并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标准采购合同,保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次,采购部门必须不断监督合同的执行,确保合同的及时执行。监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加强验证绩效,监督材料供应商履行义务。如果出现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与相应的供应商联系,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最佳解        决方案,减少业务损失。
3.3 建立健全的采购监督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发展并保持高效运营,就必须建立可靠的监管机制。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对项目的所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独立性。特别是建材采购        的监管。首先,建立完整独立的报告机制。出现问题时,必须向企业高层和管理层报告。企业必须保证自己的举报渠道完全畅通,让企业高层真正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检查监督专家队伍,提高培训水平。检查监督人员不仅需要有具体的表达能力,还需要相关法律和财务方面的知识体系。最后,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企业进行专题讲座,让全体员工养成自学、自强、自强的技能        ,让员工充分了解实际工作和发展情况,从而完善企业建材采购的内部控制。
3.4 加强建筑材料采购信息的内外部传递
        为了提高建筑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完善建筑材料采购信息的内部和外部传递,加强建筑材料采购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利用电子采购、互联网和通信工具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发送、共享和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完善监管机制,对建材采购进行监管,对采购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快速识别和应对采购风险。
4 结论
施工现场管理是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要素进行科学管理,以保证建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目标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方案参与采购过程,避免采购失误,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经济环境        下的各种资源进行投标,保证材料质量,应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率,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冲.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J].居舍,2019(15):129+146.
[2]杨敦敦.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3):170-171.
[3]杨敦敦.关于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11):152-153.
[4]林海龙.建筑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建材,2019,45(03):203-204.
[5]丁信宇.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探究[J].居舍,2019(36):19.
[6]叶亮.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9,5(22):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