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玛次仁
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西藏 850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土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增大,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水土流失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已超出其再生循环所能补偿的范围,这种现象使得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的再生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水土保持是指自然因素和人类生活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基本国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新环境下,这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在法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完善。为更好地促进这方面工作的有效落实,可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使水土流失问题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有遏制的行政手段。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关系;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A
1水土流失的影响
1.1 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失去平衡的重要表现
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失去平衡的重要表现,水土流失具有破坏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引发和加剧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1.2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大自然人口承载力
人类对自然的压力加大必然引发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水土流失是人与水土失和的重要表现,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与水土之间的紧张关系。当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后,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也会相应减弱,相对于不变的人口总量,单位水土资源或单位生态环境须承载的人口数量增加,自然生态承受的压力增大。
1.3 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引发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因人口增加,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急剧增加,局部地区已出现了突破生态环境承载容量的现象。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和沙尘暴、水灾旱灾等现象频发。
2 水土保持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具有学科专业性,涉及许多如土壤、林业、农业等学科。二是地域性,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土地流失状况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三是广泛性,涉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生态建设等诸多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并支持,齐心协力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生态建设。四是群众性,水土保持不仅需要各个国家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治理。
3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生态环境建设既是我国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水土流失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要进行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不仅要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也要加强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后的补救措施。水土保持也是我国生态建设不可缺的一部分,只有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人和自然之间才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减少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水土保持具有学科专业性、广泛性、群众性,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协助。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共同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4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措施
4.1强化对水土保持的监管
按照“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狠抓责任落实,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严格督查问责为抓手,充分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全面履行水土保持职责,着力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首先,建立严格监管人为水土流失的制度体系,制定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清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与责任追究办法,建立水土保持诚信与信用评价制度,公布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权责清单。第二运用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落实跟踪检查。通过书面检查、遥感检查、“互联网+ ”和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实现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情况跟踪检查全覆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现场检查。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与行政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明确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第三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监管。制定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核查办法,严格对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情况的监管,对核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以及不满足验收标准而通过验收的,严肃追究生产建设单位和相关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责任。在全区范围内依法严肃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未批先弃”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监管震慑。
4.2关注目标责任的确定和考核工作的完善
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要充分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确定工作目标责任,特别是要从生态文明考虑,使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在责任考核中,可根据水利部印发的考核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作为工作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对象、范围、内容的细化,对考核办法的具体措施进行完善,以更好地推进具体工作的开展。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出台中,首先,应增强对这方面工作推进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具体考核任务得到充分落实;其次,对于考核任务,还要加强调研和分析论证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各项任务能够统筹协调进行,形成可行的考核机制。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出台后,要尽早加强在地方的落实,以实现为地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撑,对其具体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在地方具体执行中,也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层级。在考核结果统计中,可利用信息平台的数据信息支撑,进行统计分析,使评价方法更科学可靠。
4.3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关键点的确定
在关键点的确定中,科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便于相关部门明确自身的监督管理指标。当前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公众参与法、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等。其中频度统计法主要通过找到频率高的指标,确保指标体系的组件得到完善;专家咨询法和公众参与法,是作为参考建议和意见的来源;理论分析法是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关键点。在利用方法确定关键点时,要充分结合新环境下的发展状况,结合问题,研究各种条例和文件,使指标的确定更符合实际需要。在关键点的确定中,还要明确其基本构成的随时代更新和转变,要通过对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的详细了解,掌握影响水土保持监控管理的具体因素,在这其中,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掌控,并对此进行重点监督管理,使土地得到优化利用和调整。
结束语
在新环境下,虽然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但随着各种类型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各种工程的建设项目增多,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增加,这些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破坏,促使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这也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变得愈发迫切。对于水土保持的相关部门来说,要加大监督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使监督管理效果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依据确定工作进行中的关键点,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金志伟.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措施[J].中国地名,2019(11):51.
[2]杨亚峻.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及其规划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4):49.
[3]徐国劲.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庞开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