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 石群
[导读]
        石群
        淮安市正中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当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工程都会用到此项技术,而且该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优化当中,给建筑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混凝土主要是由砂石、水泥和碎石组成的,它的强度和硬度是根据具体的材料质量和加入搅拌的比例来决定的。为了防止建筑施工在后期出现质量问题,必须要做好很凝土浇筑工艺。建筑物不仅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还会随着时间的侵蚀而逐渐降低质量,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尽量减小损失。本文将重点对建筑工程当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作业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难点和问题是找到应对表面裂缝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绝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主要与降温收缩、干燥收缩有关。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即便出现收缩情况也不会有内部拉应力问题的出现。如果混凝土面临地基约束条件,其内部就会有拉应力的出现。拉应力比混凝土当前抗拉强度高的时候,混凝土就会出现开裂问题。
        1混凝土浇筑技术分类
        1.1全面分层
        全面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很多优势,它主要是利用分层浇筑的模式来将整个浇注工艺分开进行。在确保整个浇注工艺的精准施工之外,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系数。而且,全面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使整体更加容易筑成,非常适合一些大型的施工现场。通常在实际应用时,首先需要经过浇筑前处理。在确保无误之后,再进行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浇筑。
        1.2分段分层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技术一般会被用在结构较大的建筑工程当中,它其实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的一个拓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出现很长距离的工程时,通常会考虑用分段分层的方法。分段分层首先应该进行浇筑前处理,再确定具体的浇筑位置和顺序。在混凝土实现初凝固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段分层浇筑。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扩大建筑施工的稳定性。
        1.3斜面分层
        当建筑施工出现混凝土长度高于混凝土厚度三倍的情况时,就可以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必须要一次找到准确的浇筑位置,而且在浇筑时应该保留一个适当的斜坡。这样就能完成斜面分层浇筑,用于一些形状相对特殊的建筑施工中。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浇筑技术分析
        在正式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前,需要保障地面清洁与干爽。材料方面,需要结合现实需求与施工标准条件,把握浇筑技术要点,合理优化材料配置,选择与工程情况需求相匹配的水泥品种。做好浇筑材料的管理,选择合适的水泥与砂石比例,做好初凝时间的控制工作。骨料的比例按照工程体积情况确定,一般为80%~83%,否则很难达到最优建设效果。选择骨料的时候更倾向于级配优良、低线膨胀系数骨料。使用前认真观察表面,不应选择有弱包裹层的骨料,要控制好岩石弹模,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能顺利完成浇筑作业。如果有必要甚至需要人为适当延长凝固时间,让混凝土可以有更多时间能散热。通常,热量蒸发时间在3~4h。施工中为了降低温度,可以选择多种手段,但绝不能使用的方法是中途加水。浇筑作业进行时,需要选择分区浇筑与处理手段,严格按照规定流程与顺序工作。振捣需要秉承缓慢拔出、快速插入原则,这样才能保障振捣均匀性,提高混凝土密度。另外,混凝土凝固前需要认真浇筑,不可以出现中途中断问题。如果遇到意外无法完成,需要使用补救手段保障浇筑质量。


        2.2混凝土拌合的技术工艺
        在原材料准备与配合比设计全部完成后,即可将原料运输至拌合站处进行搅拌加工。正式开展搅拌加工之前,相关人员务必坚持“先检验,后进站”的工作程序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工程标准等严格检验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各类原材料的性能质量。在此过程中,若发现水泥无复试报告、砂石表面有明显泥土、砂石骨料风化严重、外加剂减水率不达标等情况,应不予进场并及时上报,以确保为后续浇筑施工的成果质量把好“材料关”。确认原材料无误进站后,可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原料的搅拌处理。此时,相关人员应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的不同之处,并对搅拌时间、搅拌量等进行适宜性控制。
        2.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更加科学地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保养维护做出计划安排。(1)根据不同的原材料详细地进行了解并合理安排,整个过程当中要根据不同的质量需求,对水泥等相关材料性能与成分作出检测,对材料的不同级别进行严格把控,必须达到相关规范标准,让原材料的质量得到保障。(2)需要利用计算的方式和实验室进行检测比对,更加科学合理地让工程施工当中所需要的混凝土配合比达到标准。(3)在对混凝土的配制工作进行安排时,应选用性能良好搅拌机械及检测仪器,相关设备应具备法定检测检定机构的证明文件,以确保测量精准无误,不偏离设计配合比要求。(4)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一定要将投放和搅拌顺序进行完美结合,每个细节都要注重把握,例如:搅拌时间、搅拌均匀性等控制点。
        2.4混凝土养护的技术工艺
        最后,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对混凝土实施较长周期的保养维护,以保证混凝土处在健康的成型状态当中,避免裂缝故障、沉降故障等负面情况出现。例如,在某混凝土承台施工中,施工人员采取了“外蓄”的养护措施,即在混凝土基本终凝后,用塑料膜、麻袋片对其进行常规的外部保护。而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25℃左右时,再覆盖上毛毯、二层塑料膜等加护措施。养护时长达到7d时,拆除侧模,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长达到15d时,终止养护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混凝土承台的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2.5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全面检查与审核工作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对质量进行检查也是至关重要,其控制涵盖全施工全过程。准备阶段,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查,以保证材料质量完全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项工作的环节进行安全质量监测,不能够让其他不必要的问题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施工完毕后,仍然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复核检测,从整个方面对质量问题进行把关。通过这样对整个施工过程作出全面的检查和审核工作,不仅能够让施工质量减少问题出现,还能够提高混凝土实际的浇筑质量和工作效率。
        结语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但是,大体积混凝土项目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复杂,面对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广泛普及,必须深入思考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特点、具体情况,做好过往经验总结,分析裂缝出现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预防措施,优化技术工艺,确保浇筑作业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保障混凝土性能和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永鑫,宿磊,范戎,等.丰满大坝重建工程新坝坝基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对老坝的影响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20,38(4):18-20,52.
        [2]方建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1):290.
        [3]廖腾耀,吴俊杰.新疆严寒地区某水电站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设计[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0,26(6):63-67.
        [4]苟号平,彭刚.某跨湾大桥75m箱梁预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0,27(5):61-63.
        [5]文明明.房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2):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