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基软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市政工程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月36期   作者:黄朝辉
[导读] 对于市政建设而言,道路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效果
        黄朝辉
        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对于市政建设而言,道路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效果,因此需要针对其施工以及具体建设其他环节展开研究,从而保证道路能够发挥实际效用。基于以上现实需求,需要结合养护合一方式,结合现行的路基设计标准,尽可能选用科学的技术和材料,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地特征,设定相应的施工意见。本文将重点研究在稳定性的要求下,应当引入何种技术从而保证软地基处理的效能。
        关键词:软地基;处理;技术;市政
        引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市政建设开展的活动逐渐增加,规模逐渐扩大,道路作为能够推动区域发展的载体,其建设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本市区域发展的进程,因此要切实践行道路稳定性和稳固性的要求,就软地基处理展开技术研究,从而尽可能避免变形问题的发生,降低沉降的程度。道路地基所承受的压力来源较多,需要平衡多方向的受力,重视养护结合,进而保障道路使用中的安全。
        1 城市道路路基软地基处理的原则
        运用多种技术处理城市道路地基需要满足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需要针对可选择的方案考量其可应用的效益,计算承载量、渗透系数和压缩系数等,在准确计算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待处理软地基的基本特征,从而构建以管控沉降为中心的技术应用作业体系[1]。
        2 城市道路路基软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市政工程技术
        2.1 表层排水法
        使用此种技术的作用范围是在地基含水量难以合理控制的阶段,含水量过大将使得路基成为软弱地基,需要就其表层展开排水的工作,利用表层排水法能够排出过量的水分。具体技术应用过程为:在软地基表面相应位置挖好沟槽,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保证排水工作的顺畅程度,其中所挖沟渠起到引水的作用,可作为盲沟使用,因此为切实满足地基处理的相关原则,需要在沟槽开挖的过程中加入砂砾和碎石,选用吸水性良好的材料,提升作业效率[2]。
        2.2 砂垫层法
        所谓砂垫层法,其作用原理是在软地基表层水量较多且土层较薄的环境下,将石块等放置于表面,起到提高稳固性的效果。具体作业流程包括:先预抛一些体积和质量较大的石块,放置于道路中心点,尤其对于水库或者沼泽等软土层较薄的地质中,抛掷直径超过30cm的石块,并逐步扩展到路基的两侧,接着进行水平填充的作业,使其所形成的路面更为平整,随后开展压实作业。在运用此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的原材料、施工时间和填筑的方式,就原材料的运用而言,填筑水平层的材料自然要符合相关标准,并能够在使用的环节,精准设定找平的位置,避免出现因流动的淤泥等被冲走的情况。而整体施工时间要选在枯水期,在此时期进行作业能够使所设置的石块等在涨水期会自然的沉降,从而防止了因水量对位置把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作业精准度。在填筑期间,作业难度较大,需要合理设置填筑的方式,运用反压和超载预压相结合的办法,动态考量沉降度的效应,配合使用多种保持稳定性的作业形式,实时观测填筑的稳定性。


        2.3 敷垫法
        敷垫法的作用范围是软地基土层不均匀的位置,因土层结构不均匀会导致在道路建设中出现侧向偏位的情况,而在此结构下利用敷垫法能够很好的作用于不均匀的土层,从而平衡软地基所受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运用此种技术可充分利用抗拉力和抗剪力,为机械设备通行预留位置,使其能发挥出支撑填土荷载的作用,因此控制沉降与侧向变位的作用程度,增强道路地基的支承能力。
        2.4 添加剂法
        在部分市政建设活动中,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其软地基的土壤粘性较大,此种土壤结构将不利于后续混凝土、沥青等结构的构建,需要就土壤开展处理作业。运用加入添加剂的办法,在粘性土壤中加入例如水泥、生熟石灰等材料,从而提升土壤的支撑力,进而使得软地基可具备压缩和负载的特点,改善原有地基土质,使得后续施工的大型机械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对于缩短施工进程和提高施工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置换法
        置换的原料是土壤,部分地区的软地基仅存在于施工路段的一小部分,对此部分地基进行处理可就近取材,将其中不能够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土壤换掉,使用能够保障支撑力产生的土体,有效降低沉降事故发生的几率。整个过程以人工作业为主,利用人工挖掘土壤的方式,选择粗粒土应用于填筑环节,保证地表层水分可及时排出,在压实作业后完成置换,保障置换的土壤能起到科学处理的效用[3]。
        2.6 加载法
        利用此种办法能有效延缓沉降的速率,对于延长地基的使用年限起到促进作用,防止有害沉降现象的产生。对软地基施以加强总压的办法,降低间隙水压,从而提升地基凝固沉降的速度,并配合使用稳定地基结构的工艺,双向作用。
        2.7 重锤强夯法
        重锤强夯顾名思义是使用重锤在对落距范围确定后,冲击软地基,使其夯实。在使用此工艺的过程中,要保证重锤的质量维持在8-20t之间,所设定的落距范围是8-20m,应用重锤本身具有的重力,冲击软地基的相应位置,在二者接触后,生成动力应力,在多种力的作用下,地基被不断的压实,降低地基的压缩性,进而改善土体基本结构,提升稳固作用的效能。利用此技术兼顾了承载力和地基强度提升的双重要求,结合大量资料证明,应用重锤强夯法克提升1-5倍的承载能力,最大的加固深度达10m,由此可以证明在处理软地基的环节中应用该技术可发挥强大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用多种现代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软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7,12:45-46.

        [2]高甜.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38.

        [3]李波.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6: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