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能源转型发展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定价机制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0期   作者:王兴强 朱莹 刘黛
[导读]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能源、经济、社会将迎来全面低碳改革
        王兴强  朱莹  刘黛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跨区电网资产运营管理中心 北京100050
        摘要: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能源、经济、社会将迎来全面低碳改革,跨区跨省专项工程输电定价机制需匹配能源转型发展对能源电力全网的统筹平衡和进一步完善输电价格定价方法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电网消纳平台作用,促进可再生能源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的输电定价方法和机制,比较得出各种当前我国跨省跨区专项工程适用的输电价格结构,通过两种核价方法的线路测算,分析对测算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子,进而总结出不同情形下的合理核价方法。
        关键词:输电定价机制;输电成本;准许收入
一、研究背景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这次由能源低碳转型为主导的、改变中国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实践中,能源结构低碳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的价格形式难以满足能源安全需求,我国跨省跨区电网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和社会价值,然而现行的单一制电价难以满足对于备用线路的成本回收需求,难以满足为促进能源安全规划建设备用线路的发展需求。为顺应低碳能源转型发展要求,进行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机制的研究,按照有利于促进送端省区低碳能源投资开发能力、有利于激励受端省区清洁能源消纳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有利于培育容量和辅助服务市场、提高资源跨省区优化配置力度等原则优化跨省跨区输电价格机制,还原电力商品属性的同时,积极发挥价格杠杆对产业和经济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按照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导向促进我国低碳能源转型和电力行业发展。
二、输配电定价机制介绍与分析
(一)输配电价管制的主要方式
        输配管制方式主要分为成本管制和激励性管制,激励管制又可分为价格上限管制、收入上限管制和输配电标尺竞争。传统的电力价格管制一般采用成本管制。激励性管制也被称为基于绩效的管制,应用于很多产业,在英国、美国的能源行业以及电信和自来水行业已经有成功的案例。
        成本管制又叫“基于回报率的管制”,一般包括服务成本和投资回报两方面;以企业历年的会计成本为基础,目的在于企业通过提高后期的回报以抵消运营成本。成本管制的主要问题是管制者需要掌握企业运营成本和专业运营知识的相关信息,但由于运营成本都能得到回收,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和减少的风险和利益由消费者承担和享有,缺乏对企业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激励,因此受管制企业没有动力去减少成本,反而比管制者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去采取策略性行为增加回报。
        价格上限管制事先限定一个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的各个企业不能超过的平均价格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策略在此范围内调整价格,管制者则按照通货膨胀和预期的技术进步率在每个管制周期调整相关的管制价格。该方法的优点是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回报以增加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限制了企业的利润率。其主要问题是价格上限初期基价仍然是以成本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仍然是以企业本身的成本信息为基础的。
        收入上限管制与价格上限管制类似,主要差异是其事先限定的是收入最高值。该方式适用于服务类型和服务对象固定的电网企业,例如英国的输电网络等。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紧密联系需求侧的各种因素,更好地服务电网,同时减少管制者对企业详细运营知识的信息依赖;主要问题是没有最大程度提高有利于电网效率的电网运营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输配电标尺竞争理论通过在产业/行业内建立相应的标尺来评鉴和激励该产业或行业内的各企业。该管制方式下,企业要获得较多利润,就必须使其成本水平低于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从而促使企业竞争性地提高运营绩效,并会自动选择更高水平的基准作为目标,以提高本企业的利润。
(二)输配电定价的主要方式
1、基于会计成本的定价方法
        基于会计成本的综合成本法首先计算电网以往的投资数据、年运行成本及合理利润,求得输配电综合成本,然后根据输配电价收取方式,将综合成本进行分摊。该方法以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为定价基础的,其优点是能够保证财务收支平衡,有利于电网成本的回收;数据采集容易,计算和实现简单。但电力输送的物理规律使得确定用户对电网的使用度复杂且不唯一,给输电成本分摊带来了困难;且以事后分析为基础,缺少实时性,不能准确反映电网现实经济状态,未能给出电网建设一个有效的经济信号。
2、基于边际成本的定价方法
        边际成本定价法是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给定的情况下,由两条曲线的交点确定价格的方法包括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法和短期边际成本定价法。
        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法。该方法根据电网公司在执行输配电业务时引起的总成本边际变化,作为输配电价的计算依据,包含容量边际成本和电量边际成本。容量边际成本是输电网络进行扩建所需的成本,电量边际成本是输电网络运维过程中边际成本发生的变化。该方法是目前英、法等一些欧洲国家和地区采用的电价定价理论,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合理的经济信号;但其计算复杂,且依赖于对长期成本和负荷的预测。
        短期边际成本定价法。该方法与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法的主要差异,是不考虑电网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回收等,仅考虑输电业务引起输电网运行成本的微增变化,根据电网短期边际成本计算输电费。该方法较适合于短期功率交换时输电费的计算,一般用于现货市场,对电网的投资者及电力用户提供了明确的经济信息,可以引导对电网的利用和投资。其最大的缺点是繁复的计算过程,且电价经常波动,若处理不好会影响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因其未包含固定成本回收,达不到电网的收支平衡,在实际应用时要加平衡项进行修正。
(三)价格结构和回收机制
        单一制电量电价把输电费分摊到每千瓦时输电电量中,形成电量电价,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操作,但没有考虑不同用户对电网的实际使用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单一制容量电价将输电费根据各用户对输电线路容量的占用程度进行分摊,形成容量电价;电网用户按照容量电价和使用的容量缴纳输电费用,该方法符合“价格反映成本”的一般原则,但由于计费与用电量无关,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两部制电价将一部分输电费平均分摊到每千瓦时电量中,另一部分成本按输电容量的使用程度比例分摊至各用户。两部制电价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信号,提高电网利用效率,同时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相互制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网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实现电网的健康发展。
        三部制电价如加拿大阿尔伯特省跨区输电价包含三部分:每兆瓦时输送电量的使用费、所输送电能的增量线损费用、固定的输电费用;俄罗斯-芬兰联网工程跨国输电价包含三部分:预定费用、容量费用、电网服务费用。我国也曾提出过容量电价+电量电价+辅助服务电价的三部制电价构想。


(四)各国输电定价机制情况
        美国电力输送价格采用分级监管的框架体制,由联邦政府能源监督管理机构对150余家跨州输电企业的输电价格进行监管,由各州政府公用设施管理机构对本辖区内输电企业的输配电价格进行监管。输电价格按照输电成本分摊、准许收入计算和价格核定这三个步骤制定。英国输配电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并网费、过网费和电网平衡费三部分,并网费根据连接到主网所需的线路建设成本和一定的投资回报计算;过网费根据电厂或用电负荷接入电网的容量来计算;电网平衡费根据维持系统稳定和电能质量所提供的辅助服务的成本计算。输电行业在欧洲各地区都属于高准入标准的垄断性项目,因此该环节的价格由各区域监管机构进行管制。其中,对网络服务、接入条件、传输费用等内容实行事前管制,对新发电商接入、线路互连、用户间交叉补贴、电网拥堵管理等内容实行事后管制,对于费用的分摊方面,各区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五)我国跨省跨区输电价格定价机制
        根据2017年出台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试行)》(发改价格规〔2017〕2269号),我国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实行事前核定、定期调整的价格机制,监管周期暂定为三年。新投产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按经营期电价法核定,以弥补合理成本、获取合理收益为基础,考虑专项工程经济寿命周期内各年度的现金流量后确定电价。多条专项工程统一运营的,应按工程项目逐条归集资产、成本、收入,暂无法归集的应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合理分摊。多条专项工程统一运营并形成共用网络的,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定价。办法规定,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形式按功能确定,执行单一制电价。以联网功能为主的专项工程按单一容量电价核定,以输电功能为主的专项工程按单一电量电价核定。
(六)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跨省跨区专项工程的价格形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单一制电量电价、单一制容量电价以及两部制电价。单一制电量电价容易计算、方便操作,但也存在不能客观反映实际输电成本,不利于专项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单一制容量电价往往用于以发挥安全备付功能为主的联网工程,对于输电工程可显著降低市场成员通过专项工程输电的边际成本,客观上促进了专项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两部制输电价包括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进展,为促进市场化交易公平,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及其在安全、环保、经济等方面的不同价值,结合专项工程资金密集、投资大、固定成本占比大等特点,采用两部制电价可以合理地反映专项工程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的成本构成,符合“价格反映成本”的市场定价基本原则,有利于市场成员公平合理地承担专项工程的成本,降低跨区输电边际成本,促进专项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两种核价方法的比较
(一)经营期核价方法
        经营期电价法是在综合考虑专项工程经济寿命周期内各年度的成本和还贷需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专项工程每年的现金流量,按照使专项工程在经济寿命周期内各年度的净现金流量能够满足内部收益率为条件测算电价的一种方法。目前,跨省跨区输电专项工程采用“一线一价”的核定模式,按照经营期电价法核定输电价格。
        经营期核价方法的测算主要分三步:第一步先确定基本参数,包括专项工程的投资参数(投资总额、资本金比例、贷款利率等)、生产能力参数(利用小时数、装机容量、输送电量等)、成本参数(折旧率、运维费率等)。第二步计算各专项工程在经营期内各年的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按照资产原值×费率的方式计算经营成本,按照输配电价×输电量的方式计算现金流入。第三步按照使各专项工程在经济寿命周期内各年度的净现金流量能够满足内部收益率的条件。
        目前,经营期核价方法的参数不符合我国国情网情,将严重制约跨省跨区专项工程的发展。在投资回报率方面,按5%核定,显著低于国际和其他公用事业;在有效资产方面,未将营运资金纳入,而电网企业提供正常输配电服务、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必须有一定的营运资金作为支撑;在输电量方面,未考虑输电工程投产初期,因配套电源不足导致的输电量不足问题,且未考虑线损影响。
(二)“准许成本+合理收益”(WACC法)
        “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法以严格的成本监审为基础,先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方法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业务的准许收入,再以准许收入为基础核定输配电价。“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法是目前省级电网、区域电网核价中使用的方法,监管周期为三年,且严格以成本监审结果为基础,与成本监审形成了有效衔接。基于“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法对每个专项工程进行测算,试算参数取值为:有效资产取固定资产净值,营运资金取“运行维护费×1/12+月购电费×1/6”,资产负债率63%,债务收益率4.65%,权益收益率5%,电量取过去三年平均电量。
(三)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运用两种方法对几条跨省跨区线路进行测算,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相近,价格各有高低,主要和工程所处的寿命周期相关。进一步试算分析,若剔除资产负债率、营运资金差异,电量均取设计电量,两种测算方法的总准许收入基本保持一致。但考虑实际执行,二者会产生重大差异:一是准许收入回收速度不同。经营期法以较为恒定的价格回收准许收入,前期净现金流量为负,后期随着贷款偿还,现金流逐步转正,准许收入法前期由于有效资产规模大,回收准许收入较快,后期随着有效资产规模减小,回收速度逐步减慢。二是价格波动情况不同。经营期法按照设计电量测算,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准许收入法按照过去三年平均电量测算,工程投运前期实际电量往往较低,会导致输电价格很高,后期随着工程达产,输电价格恢复至正常水平。三是监管频次不同。理想状况下经营期法在核定价格后,若无重大成本变化,应保持价格水平稳定,相对来说缺少纠偏机制,准许收入法则是按照一定的监管周期进行成本监审,并重新核定输电价格,具有较好的纠偏机制,可以及时反映成本的变化情况。
        因此,结合跨省跨区专项工程目前的经营管理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求,短期来看,考虑到目前跨区电网处于高速投资建设期,资产规模持续增大,且公共成本疏导路径尚未明确,建议仍然沿用经营期法核定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并由监管部门定期进行成本监审,但若无重大技术变革导致成本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根据监审结果重新核定输电价格,待工程满30年后,再根据工程实际的收入成本情况进行清算。长期来看,随着跨区专项工程成网,专项工程投资力度将放缓,存量工程动态进行技改大修补强,专项工程总体资产规模将保持基本稳定,可考虑将所有专项工程已经发生的收入和成本进行清算,再参照目前省级和区域电网的方式切换至准许收入法,此后按照监管周期进行成本监审并核定价格。
四、结语
        通过梳理国内外的输电定价方法和理论,深入分析比较各类跨省跨区输电价格结构和核价方法,认为专跨省跨区专项工程采用采用两部制电价可以合理地反映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的成本构成,符合“价格反映成本”的市场定价基本原则,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公平合理地承担专项工程的成本。另外,对于核价方法,短期适用经营期法核定专项工程输电价格,成本没有大的波动就不需重新核定输电价格;长期可以切换至准许收入法,此后再按监管周期进行成本监审。

        参考文献:
        [1]张润泽. 跨省(区)电网输电定价机制分析(D). 天津大学, 2017.
        [2]肖江. 计及可再生能源与区域电力市场的输电定价方法(D).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张粒子,丛野,陶文斌,郑夏阳,杨萌. 面向电力现货市场的专项工程两部制输电价格优化模型. 电力系统自动化,(44): 9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