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 李伟琪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李伟琪
[导读]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浙江长兴贡茶投资有限公司  李伟琪  313100   

摘要: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
        引言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由于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愈发重视,建筑业也相应地进行转型升级,而传统建筑业的施工方法已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装配式建筑符合环保理念的优势成为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因素。而目前我国的装配式质量管理模式处于摸索,所以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1.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管理
        1.1装配式建筑质量
        目前,对传统建筑项目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筑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使用与居住的要求,但装配式建筑不但需要关注对建筑产品使用和居住的要求,还要重点关心对其生产的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质量。当前,关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的品质性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建筑实物结构稳定可靠,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适用性的建筑即被定义为建筑产品质量。
        1.2质量风险的形成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所以依据工程通常的分析分级,将装配式建分为三部分,即施工准备阶段、现场施工阶段及施工结束阶段。准备阶段主要风险包含了构配件产品信息完整度、构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施工中主要是人员的操作不当引起的风险;具体技术交底不到位,临时支撑不牢靠等;施工后指的是验收阶段,如连接交点的检验;检查隐蔽项目质量等。
        1.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分析
        1.3.1施工准备阶段
        (1)设计深度风险。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加强各人员间沟通配合,了解彼此的设计目的及要求。尤其结构设计方面更要上心,由于拆分关键节点将会导致设计内容的增多,同时生产厂商沟通交流较少,将引起成品不符设计要求的问题。(2)设计化程度风险。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各项规范不够完整,厂家对构件进行制造时,其采用的标准可能不同,导致产品存在质量差异。(3)原材料质量风险。厂商制作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受进货影响大。砼的配合比也会影响最终构件质量。(4)构件尺寸风险。模板在构件制作过程对于其尺寸影响较大,模板质量不合格的话,会影响构件成品外观,影响构件的安装和安全,增加不必要的费用,甚至可能无法安装。(5)砼浇筑振捣不充分。浇筑构件时需要进行振捣,特别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更是要重点小心,由于多数为人工方式进行振捣,故混凝土质量受其工人的人为因素影响,振捣不均匀会使得强度达不到预期。(6)钢筋制作风险。工厂在生产构件时,人员操作影响钢筋下料尺寸、彼此间的焊扎、间距等无法达到要求,极大影响构件的受力能力和质量。(7)预埋风险。预埋件的尺寸和放置是否准确,会对现场安装与施工产生影响。可能造成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隐患。(8)养护风险。构件养护时要对养护条件与方式进行全程跟踪,养护方式不当是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较大体积的构件更需关注。
        1.3.2现场施工阶段
       (1)运输措施不当风险。构配件运输中未采用正当措施与恰当的工具导致构件损伤。(2)施工现场构配件保护不到位。工程项目地不满足堆放构配件的要求等外界因素或其他构配件堆放分类不科学等人为因素的构件均将影响到构配件保护作业,从而导致构件损伤。(3)构件吊装风险。对于起吊设备高度及重量较大,部分构件造型复杂,对起吊和安装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将对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造成隐患。(4)现场构件安装支撑风险。


项目地通常为保障施工中安全,减少构件形变,通常会在节点浇筑之前搭建临时支架,但支架的牢固与否就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5)交接处钢筋连接或锚固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工人原因;检查没有到位使各个构件间连接部分不牢固,使得节点薄弱,造成承载力变化。(6)构件定位风险。在安装构件的过程中其位置及连接处,可能因为尺寸差异或吊装方式差异而使得定位困难,无法安装到位,仪器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难度。(7)技术人员风险。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匮乏;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不能按照预期实现而导致的风险。
        1.3.3施工完成阶段
        施工完成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为验收竣工的建筑产品,而整理和验收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文件为竣工验收的最主要部分。(1)完成品的保护风险。交叉作业在施工过程中能由于技术人员交底不清、项目组织不到位或作业工序搭接发生错误,导致工程结构在已完成时可能存在成平开挖、破坏等,而影响结构质量。(2)验收工作风险。验收时遗漏需检验的部位。而且由于抽检样本的数量要求限制以及抽取时的随机性,均可能将不合格判定为合格,更有可能出现未检出不合格的风险问题。(3)资料真实性风险。由于原始的数据资料、验收记录等相关工程资料其真实问题出现的风险,由于造假导致验收过程存在质量隐患。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
        2.1人员评价指标
        装配式建筑虽然大量减少了劳动力的数量,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却不断提升。操作人员评价指标归纳起来具体包括从业人员专业程度、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从业人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3个指标。
        2.2机械设备评价指标
        机械设备问题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吊装是重要的工序,其很大程度依赖构件生产设备、起重机械设备等,因此必须规范机械设备质量与安全技术管理。具体包括机械设备的选择与安拆、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安全防护设施3个指标。
        2.3物料评价指标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多种物料,不仅包括预制构件,还有相关专业施工工具及临时支撑系统,在生产安装使用前要做好相应的质量与安全检查工作,确认符合质量与安全标准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物料评价指标归纳起来具体包括构件生产、构件运输及存放、临时支撑系统、专业施工工具4个指标。
        2.4技术评价指标
        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优势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施工工艺的改革创新,装配式建筑优势将会更加突出。技术评价指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结构及节点安装技术成熟度2个指标。
        2.5管理评价指标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应按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规程的要求严格执行。管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预防措施计划、质量与安全检查、措施执行与落实4个指标。
        2.6环境评价指标(B6)
        良好的环境是安全施工的保障。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环境、自然环境和外围环境3个指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影响因素多,风险造成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6.
[2]张程城,郭海滨,孟霄,王雨,刘玉梅.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J].工程经济,2018(10):31-34.
[3]常春光,吴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8(8):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