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林立江
[导读] 中华文化5000年来流传至今,其中的底蕴不言而喻,更是我国的瑰宝
        林立江  
        绍兴市高级中学

        
        摘 要:中华文化5000年来流传至今,其中的底蕴不言而喻,更是我国的瑰宝。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将这份瑰宝传承下去,在此基础上,教育界将想办法将中华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所要讲的知识中。一是能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继承者并可以继续发扬下去;再者可以让学生学习文化的内涵,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也能够让学生自身有一个正确的三观。这篇文章就是讲述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引 言:文化是瑰宝,语言是魅力。语言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因为语言文化不仅是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之一,还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现在国家也采取措施比如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再比如,《汉字英雄》大会节目等等,让人们一起感受文化的魅力,时刻号召着人们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将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教育局更是花费大量精力让高校去更好的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并为以后的继承和发扬做准备。
        一、为什么是高中语文教学?
        小学的孩子天真烂漫,不受拘束,很难安静下来去认真的学习语文,其次他们经常接触的就是教师,朋友以及家人们,这些经常与他们接触的人可以首先让孩子理解乡里文化;初中生生理和心理还不太成熟,压力还没有那么大,也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让他们学习语文,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项任务而已,对于语文上的内容也并没有很深的感触;高中生就不同高中生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个时候学习传统文化能够让他们正确的树立三观,沉淀高中生浮躁的情绪,同时还能将自己的素养提升上去。但是,在当代的大数据时代,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再加上高中这个时期和社会会有一些接触,很容易迷失本国的传统文化。基于以上原因,高中生学习语文中的文化既是最合适的,又是最不容易的。所以如何将这二者无缝接的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提高高中生素养和弘扬华夏文化是笔者所要探究的。
        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从过去到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进着,到现在所存在的文化必是我们的瑰宝,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他们传承下去。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是分科之后,语文都是必须所要学习的,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当中是很有必要的。
        渗透工作是很重要的,在高中的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有利于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不断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们更有班级凝聚力,班级荣誉感。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让学生们在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时能够对本国的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在听到有损害本国的传统文化的言论的时候能够进行捍卫,增强民族荣誉感,还能强化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是青年时代都有爱美之心。内在美需要靠知识来丰富自己。而学习古代的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来不断的提升自我,以及自我底蕴。通过学习文化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审美以及评美有一个标准,还能用古文进行描述,这样能让人们看出你有很渊博的知识,通过对传统古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我国能够流传至今的文化可以说是汇聚了民族,社会以及我国的发展史,集文艺哲学为一体。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可以更加全方面的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从而让学生们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能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承担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三、传统文化渗入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文化很早就已经纳入到了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但是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表现在三方面:(1)学生们对于古诗词,古文的学习过于依赖辅助工具 自己没有深刻的理解就直接参照辅助材料;(2)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内容难,学习时间紧,很难有课外时间去阅读课外知识。(3)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西方文化进入我国,传统文化逐渐不受重视,对于传统节日的由来,知道的也很少。
        总得来说,就是学生缺乏对文化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好奇让我国的文化难以发展。
        四、文化进入教学的策略
    (一)对古诗词进行解析,感受魅力
        古诗词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存在,但是在高中的时候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的古诗词其中有很多的传统文化。高中时代的古诗词后面蕴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因此,首先需要老师在课前对古诗词以及背后的知识内容完全理解。其次,在教给学生的时候,不要让老师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们,教师可以对个别字词进行翻译,之后让学生们自己对古诗词有一个理解,最后再让他们借助参考资料复习。最后再将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浅显易懂的理解。有时候古诗词的意境也含有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让学生们预习古诗词课文的时候,先让他们对背景知识有所理解,这样能够更快的发现其中的传统文化。
    (二)课外读名著,提高学生兴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课上学习是最基本的,课外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作用。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量有一个质的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爱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进而能够更加深刻的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老师在讲《论语十则》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下对《论语》这一名著进行阅读,听过“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休自身,治理家的方法;在课上讲述历史小故事,以及课后看名著,可以让高中生逐渐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能够让他们自觉的去了解文化。但是老师在推荐课外文化的阅读的时候,老师要结合考试中所需要的文化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筛选出能够让学生们轻易理解的名著,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快的掌握。再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让学生们能够对名著有一个“精读”和“泛读”的认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快的阅读名著,还能够对文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利用日常节日,让学生学习文化。
    平常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有悠久的漫长历史文化和为了纪念历史人物而流传下来的,每一个节日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总能来说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以都有着相应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些民俗,谚语等等这些也都是由一些传统文化演变而来的,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教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如果有遇到有关传统文化的,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对应的节日以及活动,以此来展开对文化的叙述,不知不觉中渗入到高中语文教学。除此之外,对传统文化的活动在课堂上讲述是一部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总的来说,出于对高中生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和社会性考虑,将语文和文化结合起来有它独特的优势。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古诗词以及古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将涉及到的文化以及文化背景讲解给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再者,出于对高中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趣考虑,需要教师对课堂氛围格外关注,对讲课方式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将文化吸收进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的提高综合素养,自觉承担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成军,曾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索[J].成才之路,2019(27).
    [2]周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国际公关,2019(8).
    [3] 傅增强 . 多措并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J]. 学周刊 .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