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智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海南省东方市572600
摘要:微课是一种最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突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创建了更多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经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协助学生认识课文内容、处理课文疑难、明确文章主旨、感知诗歌意境、培育写作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
前言: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各类信息技术被使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微课教学模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和重点教学内容制作为视频短片。一般微课视频播放时长只有30秒到20分钟,不会占据太多课堂时间。在初中将语文教学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让同学们观看微视频学习。并且,微视频也能够当作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资料,给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便利。
一、微课教学重要性以及概念
1.概念
微课作为现代教学体系中一种创新的模式,在实际使用中把知识点总结,将讲解过程使用微视频的方式讲解。从概念角度分析,微视频是微课教学的主要部分。在其中不但有与教学目的适合的课程设计、学习任务以及练习等,还包含教学效果反馈以及评议。微课中有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元化素材。
2.必要性
谈到必要性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思考:其一,微课自身优势能够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把微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经过在线学习或是移动学习的办法把教学内容汇集展示给学生,学生得以随时学习,同时在短期了解知识。其二,微课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有一定互通性。微课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特征,跟初中课程内对阅读、鉴赏、写作等多方面务求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有助于师生互相和及时反馈。
二、初中语文微课教学中的缺陷
1.缺乏对语文教学内容文学性的体现
语文课文的文学性是教学的重点,微课作用于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展现出教学素材的文学性。可是,部分语文老师在微课教学中不能很好展示出语文课文的文学性,不能借用微课形式集中为学生呈现精美的内容、细腻情感,很多语文微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审美水平契合度不足,不能有效引领学生在微课中深入体会文本,干扰了初中微课教学效果。
2.太强调微课教学目的性
微课教学需要围绕一个中心目的开始,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化熏陶,但是部分语文微课只承担了课文故事概要的作用。在单一目标背景中语文微课有教学成本大、教学收益比较低等问题。首先初中语文老师微课讲学时长不能有效控制,存有微课教学时间太长的问题。微课时长和教学内容以及目的不成正比,干扰了微课作用的发挥。其次,微课教学目的指向太集中,并未通过微课有效培育学生语文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语言发散思维,不能激起学生文学兴趣。再次,单一的目的只适合班级部分学生,有很多同学不能在微课中获得成长了有效学习。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更好体会课文意境
在真实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离不开对语文课文的阅读,老师语文课文教学只是语文课文的一部分。同学们通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但可以理解作者说要传达的含义,还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当前,很多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对鼓噪的文字很容易对阅读产生抵触,以便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借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可有协助学更好体会课文意境,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春》之前,可以按照这篇文章所牵涉的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文字设计成动态活跃的立体的对象。有趣味的PPT课件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并且,老师可以找出《春》的有关背景和视频后给有关教学内容有初次认识与了解,这时老师再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1]。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前,通过视频有一定认识,从而有助于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此外,在老师讲授完毕后,学生也对《春》中每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可以让学生更好体会课文内容,老师可以按照课文总体思想感情找到几首有关背景音乐,在播放音乐的时候的,让几位同朗诵课文,让作者情感获得充分体现,同学们也会对该文的已经有更好的体会。
2.利用微课总结,加深印象
初中语文需要学生掌握一定语感、语言理解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培育这些能力需要大量阅读经验、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为让学生理解语文、学会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加以总结归纳,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熏陶中陶冶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复习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将文言文分类总结,用单独的微视频加以巩固,规避学生混淆记忆。比如在复习《世说新语》中的两篇古文中,老师可在微视频中把该文的译文与原文播放出来,并且搭配上对应的图画,在图画上依次列出重要通假字比如“不”通“否”、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经过自己学生视听感官去加强语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借此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一面翻书记录,以面理解课文,这种良性循环下不停以及和充实知识库,最后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2]。
3.利用微课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老师始终是学生眼中的榜样、领路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十分关键,适合的表扬,对写手发展有促进作用。在真实使用微课模式中,学生很可能出现各类问题,会使得微课教学不能有效进行,同时干扰了微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对学生鼓励和表扬现实很关键。当前实际微课教学中的,很多老师对学生综合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经过学生最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成绩优异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有所降低。比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让同学们理解作者要传达的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感。在真实课堂前,将可以用笔记本等文具物品当做奖励,在老师通过微课教学讲解到重点部分时,让学生尝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回答准确后,就可以得到奖励[3]。
4.指明文章主旨的微课教学法
在一般教学中,学生常常抓不住阅读主旨,全文通读后并未了解课文讲了什么。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在有意向的视频和图片中与课文主旨联系起来,把课文主旨用更直接的方式传达给同学。使用该办法,不但可以突出课文重点,而且能够引领学生进行课文主旨的关联,把课文重点突出,让同学们去提炼文章主旨,最后让学生自主提炼课文主旨,当成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出师表》时,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写《出师表》片段的观看。通过对演员面部表情和语调让同学们可以直观感知到演员所表达的感情,从中读出诸葛亮写下《出师表》时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利用微课,可以更好诱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感受课文言语,让同学们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情感的熏陶,达成促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通过微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老师教学效率,使用各种方式让语文教学更为科学合理,促成微课教学模式的提高和开拓。
参考文献:
[1]段宇洁.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13):P.47-47.
[2]张稳江.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学周刊, 2020, No.441(21):100-101.
[3]吴晓秋. 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读天下(综合), 2020(4):020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