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哈尔滨航运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摘要:
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地深入落实,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策略展开具体分析和探究,为充分发掘并发挥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职语文;爱国主义教育;应用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1]。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正处于重要的形成阶段,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提升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和发掘语文教材中有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以及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等,不断激发中职生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
一、借助语文教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和文章,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描写我国锦绣山河,寄托爱国情怀的文章进行讲解,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富饶物产、众多名胜古迹以及人文历史风貌深情热爱,如《沁园春?长沙》《永远的校园》等。除此之外,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和网络媒体宣扬的英雄模范及其先进事迹,调动引导学生向英雄和榜样学习,树立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落实到位。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时,在课前,充分发挥学生对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或课外书籍收集一些蔺相如在与敌国外交过程中的展现的大智大勇、不辱使命的高超的外交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故事,通过收集、阅读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观看完整的图片、影片等,辅助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塑造爱国主义形象,表现奉献精神,加深学生的了解,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接下来,我们通过大声朗读、分组讨论等方式来进一步深化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课后,利用班会围绕《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等故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人物形象的扮演来达到寓教于乐和凝练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有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借助写作教学等方式,加深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来加深爱国主义教育。中职生写作主要包含两类形式,一种是命题作文,而另一种则是给材料作文。写作常见主题通常会涵盖有关理想、爱国、环保等多样化的主题。而其中爱国主义主题的给材料作文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同时也是考试试题作文中常常会涉及的作文主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经典的红色影片,之后安排学生写观影感,以此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教师在组织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电影的重要精彩片段或者是爱国主义题材的微电影等,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保持15分钟以内即可,例如电影《战狼Ⅱ》的精彩片段,电影《小兵张嘎》和《少年毛泽东》的精彩片段等,在看完影片后布置写作要求,让学生完成三百字左右的短篇观后感或以口述的形式谈感想。以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意识。当然,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爱,怎么去爱”,也可以通过开展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红歌演唱比赛、诗歌朗诵会和征文活动等,在演唱、朗诵和写作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寓教于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2]。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一起参观所在地区的革命纪念馆以及博物馆等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周末参观一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游览体会当年革命者们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水平,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三、借助课外阅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职语文日常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职教育阶段,部分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积累不足,在面对写作时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也和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扩展语文教学内容的外延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面,尤其是爱国主义题材的拓展。例如著名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就是作者曲波结合个人实际的经历而编写创作的一部名著;陆游的《夜读兵书》,还有都梁的《亮剑》,这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都充分彰显着主人翁所具有的非常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同时为了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大众的幸福快乐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阅读这些作品为切入口和突破点,引导学生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强化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从而培育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意识的中国人[3]。
学生在拓展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名著导读,为学生找到正确切入点,引导学生像榜样学习,树立为国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愿意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同时也要充分理解当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终生奋斗努力、付出鲜血和生命才换来的繁荣安泰,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正是因为先辈们拥有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祖国需要时勇敢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有祖国的未来,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学生在拓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阅读的深度的培养,而不仅仅只看阅读的数量。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定期分享一些适宜于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其中应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通过加强课外阅读拓展,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和应用,应当紧密结合日常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内容,借助写作教学过程,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等,科学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4]。
参考文献:
[1][4]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本[S].教材[2020]2号
[2][3] 徐芹霞.中职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