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营管理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2期   作者:吴树全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

        吴树全
        中铁广州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面临这种挑战和机遇,要抓住发展的机会和迎接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于建筑企业来讲,需要通过缩短工期、简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来增加市场竞争力。如何高效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企业给予项目管理和经营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基于此,论文深入研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和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项目管理
        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在转变,城市化建设也在逐渐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也由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建筑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各种经营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每个环节都会遇到风险(如造价风险、施工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这些风险都会对企业造成大大小小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率。
        1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
        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始终维持着单一的模式运行,而是要灵活当先,特别是相较于其他行业。一个工程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的完成竣工并不是分开完成的,而是像系统一样存在。现如今,一般的管理模式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再将责任逐步落实。可是若想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以期该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有所地位,进行变革在所难免。应当做到把将企业管理变革在整个企业的各个项目中都有体现。管理的变革会穿插在目标、方式、考核系统、对象等中进行。以上管理的变革已经慢慢转为授权型管理,再慢慢转为主体是潜能开发、人力资本的价值,这些的源头都是从传统的监控型开始的。以追求最大化利益为短期目标的企业,也渐渐开始以整体最大价值为战略目标了,并希望实现人力资本的最后转换。该过程如下:先是单一考核奖酬,接下来结合员工的发展完成劳动力与人力资源的转换。此过程依靠着激励时间长短的变化,激励物质由物质向情感的转化,再完成精神归属激励方式。以财力、物力为竞争资本,转为以对市场反应力的竞争。组织机构也发生变化,从金字塔式向扁平化式进行。变革还包括合作模式、员工管理方式等方面。所以,在各方面都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握,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发展,当然也要避免风险的发生,始终明确变革的目的。变革进行时,要想让企业尽快在内外部环境都在迅速变化的背景下调整自身,就应该做到变革期的不拖延,降低成本,延长稳定期。
        2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薄弱
        财务管理的思想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尤为常见,这与建筑是公共企业的业务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习惯于将管理重心放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上,管理者往往重业务而轻职能,对于施工任务持有高度重视,而对于具体事项的管理却明显有疏漏。由于思想意识上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往往止于表面,难以深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核,也无法将财务管理系列工作与其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联系起来,既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孤立和脱节,也无法保证财务管理意义与价值的充分实现。
        2.2缺乏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在传统市场环境中,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粗放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大大增加了承接项目的难度,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长效运营发展。


        2.3质量风险
        施工期间对于质量管理一般较为常见,而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完善,施工期间做好项目质量把控,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帮助企业管理更加完善,同时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追赶工期而没有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从而导致质量受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质量风险,而施工企业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之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质量风险备受人们关注。只有在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把控施工安全,减少风险发生,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但是,若没有进行工期管理工作,就会造成施工环节不紧密,造成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安全性。
        3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措施
        3.1建立先进的市场经营管理理念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特殊发展背景与宏观市场环境具有紧密联系,不仅可以依托市场资源为内部管理提供驱动力,而且可以通过精准判定市场宏观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基于此,为了实现精细化经营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市场、内部各部门间构建管理联动机制,寻找市场、内部管理关联契机,精准判定市场施工技术、材料数据信息变化趋势;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与市场宏观发展方向相一致,避免企业因经营管理工作可行性低导致的亏损情况。其次,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机制持续运行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发展经营理念代替生存经营理念,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从宏观层面入手,保障企业各层关系协调、界面清晰、程序分明,逐步形成精简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促使市场规章制度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年度目标为总纲,以承包合同任务中进度、安全、质量目标为核心,结合市场发展,加强对合同谈判、签订、计划执行阶段台账、档案管理重视。全面深入开展变更项目合同补充报价、工程新增合同补充报价工作,保证工程进度计划、成本计划与新增变更项目相一致。
        3.2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应当包括资金管理、岗位职责管理、项目成本管控、成本费用审核等几个方面,由于多个管理模块共同组成系统性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流动的严格管控,切实把关好施工项目成本效益,严格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偷漏税等突出问题,实现对建筑施工工程项目不同节点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3.3调控质量风险
        在施工阶段质量是基础保障,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管理模式,并帮助降低施工风险。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可以帮助项目工程进行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建设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建设过程,在工程过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理念,从而帮助提升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是,管理者本身应该具有全面的管理技能,对施工现场有详细了解,将自身技术与信息科技相结合,工程管理中做到有效管理,实时监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力逐渐增强,国家对建筑施工行业高度重视,当前建筑企业管理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项目管理工作本身存在缺陷,缺乏信息管理,缺乏重复性实验,企业风险能力较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风险一直存在,为了建立合理完善的风险机制,需要不断对企业经营进行风险管理,建立抗风险管理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寻求最合适的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志勇.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及项目管理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44:189-190.
        [2]张钢.精细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智富时代,2018(6):123.
        [3]黄涵悦.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改进研究[J].商业经济,2018(11):39-40.
        [4]郭宏芳.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13):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