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宇
贵州省修文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遵义 550299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本院将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急诊接受急救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接受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借助无创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监测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呼吸、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改善其监测指标情况,而且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对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急性左心衰竭;急救;临床疗效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重症疾病,一般情况下,是以原发疾病为基础患者产生急性心脏排血量下降或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的。在患者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急性肺水肿、间歇性呼吸困难以及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采用强心、扩张血管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领域逐渐将无创呼吸机应用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治疗过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相关医学专家表示,无创呼吸机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保障患者通气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急救成功率,对提高急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将对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深入探究无创呼吸机在急诊急救中的价值及效果,现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将60例于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急诊接受急救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并借助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43-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8±2.18)岁。实验组: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45-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1±2.21)岁,当P>0.05时提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之间存在差异性不明显,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纳入标准:本次实验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核实;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心脏内科学》(第4版)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经胸部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保留完整,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腹胀症状者;伴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患有消化道大出血者。
1.2方法
对照组在急救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急救方案,其中包括吸氧、利尿、镇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硝酸甘油、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扩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洋地黄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无创呼吸应用到急救治疗过程中,同时将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设置为CPAP+PSV,合理控制通气参数,一般情况下通气流量需要控制在4-12L/min之间,呼吸末正压在4-6cmH2O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合理调整通气参数。
1.3观察指标
监测指标:由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呼吸、心率、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进行记录总结,并通过具体数据对各项指标进行测评。临床疗效:经急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且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表示治疗显效;经急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生命体征趋于正常,且心功能在1-2级之间表示治疗有效;经急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无任何变化或加重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提示组间数据差异性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两组患者监测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呼吸、心率均高于实验组,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监测指标情况(x±s)
.jpg)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属于一种心脑血管急症,该病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密切联系,集中表现为肺部湿罗音、呼吸困难、肺部水肿等,这种情况将会使患者心脏负荷不断增加,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从而引发急性肺水肿、组织灌注不足等情况,严重者将出现心源性休克,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多伴有呼吸衰竭,使患者在急救治疗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缺氧症状,不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而且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已经成为急救治疗中重要环节。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无创呼吸机作为辅助呼吸的重要方式逐渐应用到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急救治疗过程中,并且得到相关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在治疗过程中无创呼吸机通过增加患者氧通气量能够有效降低其呼吸道梗阻,并且针对呼吸比较微弱的患者,这种方式可以辅助其进行呼吸,不仅增加肺泡压力,而且可以防止肺泡液外渗,进一步提升氧气利用率[4]。同时,无创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并且有助于减少回心血量,有效降低心脏负荷,使冠状动脉血供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实现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的目的[5]。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并且在改善患者监测指标、提升临床疗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结文.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9):177-178.
[2]李文峰,杨轲,邓兴臣, 等.分析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6):3-6.
[3]郑静,李军.左西孟坦注射液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5):50-52.
[4]范园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6):75-76.
[5]任丽萍.比较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