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何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罗建英
[导读] 大多数人对低颅压综合征会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罗建英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641400

        大多数人对低颅压综合征会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其实此疾病是说患者侧卧腰穿压力小于7.84kPa时出现的综合性症候群。导致颅内低压的因素比较多,可能是脑外伤后脑部血管痉挛抑制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脑脊液漏、低血钠症、手术、严重脱水等原因导致的。基于此,下文给各位朋友详细介绍一下导致脑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以及其诊断方式和治疗方式,以消除各位对此疾病的陌生感。
一、脑外伤后引起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1)脑体积减少:脑外伤后引起恶病质或者失水状态时会引起低颅压综合征,可能是因脑体积缩小、脑实质失去过多水分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脑部生产脑脊液减少引起的。或者是血液渗透压增加、血压浓缩增加脑脊液吸收导致的。
        (2)脑脊液漏出:脑外伤后脑脊液连续漏出、下丘脑中枢功能障碍、局部脉络丛血管出现放射性痉挛等症状时会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3)脑循环量减少:脑外伤后脑循环量减少时会引起低颅压综合征,且大多数患者还会伴有意识障碍现象。
        (4)脉络丛绒毛基质出血:脑外伤引起脑部脉络丛绒毛基质出血之后,绒毛基质发生纤维化阶段时会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5)休克:脑外伤后出现休克时,会降低脑血流量,进而导致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低颅脑综合征。

        (6)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脑外伤后1至2小时内会出现低颅压综合征,有时会在2至3天后出现主要临床症状,即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脑后枕部和前额位置,会随着头位升高而逐渐加重。头痛严重时会累及整个头部,甚至还会累及到背部、颈部、肩部、下肢等,头部处于低位或者平卧时这种头痛能消失或者有所缓解。引起头痛的原因有:①可能是因颅内血管受到推压或者牵扯等导致的。②颅内容量减少时让脑膜张力出现顺应变化导致的。③颅腔容量进行代偿性调节,让脑脊液量和血量进行互补导致颅脑血管扩张时会引起头痛。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除了会出现头痛,还会出现呕吐、眩晕等症状,在剧烈头痛或者头位变动时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常伴有血压偏低、乏力、颈僵、动脉细速、厌食、畏光、失水等现象,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现象,轻者会伴有倦睡现象,重者会出现昏迷现象。除此之外,少部分病人颈部、面部皮肤还会出现阵发性潮红等植物神经症状。
二、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方式
        诊断低颅压综合征主要依靠腰穿测压和临床特点。临床上医生遇到脑外伤患者时,若其出现厌食、头昏、乏力、头痛等症状,不符合脑损伤轻重程度的患者,且调整头位时头痛出现波动时,会怀疑是颅内低压综合征。接着会使用腰椎穿刺进行判断,即患者处于卧位,检查患者的腰椎穿刺压,若其小于80mmH2O时,即可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若压力小于40mmH2O时,则为重度低颅压综合征,会伴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失水现象。
        除此之外,因颅内压降低、脑体积缩小等现象,会让颅内静脉出现牵拉和扩张现象,易引起出血和渗血症状,故脑脊液中会发现不同数量的红血球,或者其呈现黄色,相应的蛋白质含量也会升高,有的患者还会伴有硬膜下血肿现象。因此,有的学者指出,对疑似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不可用腰椎穿刺确诊,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脑脊液流失,建议使用脑室钻孔法进行确诊,不仅安全,检查结果也比较准确。其实,随着我国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疑似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完全可以使用MRI、CT等技术排除其他易混淆的病变,再采取治疗试验进行证实,即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或者平卧位时,给其吸入5至10分钟5%浓度的二氧化碳以及浓度95%的混合气体,或者给其浆膜注射10至15毫升的蒸馏水,以观察其头痛症状是否消失或者缓解,进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颅压综合征。
三、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措施
        治疗脑外伤后出现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时,会因病因不同而出现小小的差异,但疾病治疗原则是一样的。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先让患者以平卧位休息,并去掉枕头,必要时可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休息。然后增加患者液体摄入量,给其均匀静脉滴注2500毫升至3000毫升的葡萄糖溶液和1000毫升的生理盐水,或者让其口服这些液体。同时给予浓度5%的二氧化碳气体吸入,每小时吸入5至10分钟,以扩张脑血管,降低其阻力,进而提升脑脊液分泌量。注意必要时每天可给患者静脉滴入500毫升至1000毫升0.5%浓度的低渗盐水,以增加患者的脑脊液。除此之外,每日使用浓度0.5%的奴夫卡因交替封闭一次患者的左侧颈交感神经节和右侧颈交感神经节,以扩张患者颅内血管。除了上述使用的药物外,可改善患者颅内低压的药物还有麻黄素、垂体后叶素、毛果芸香碱、罂粟碱、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
        上述就是关于脑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知识,看完对“它”还陌生吗?提醒各位不小心患有此病时,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并加强休息,保持合理膳食,以促进疾病康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